央广网

[我的山水乡愁]沙漠里藏着他们的参考文献

2017-08-23 07:4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中卫8月23日消息(记者刘飞 郭长江)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这里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曾不足1%,被称为“死亡之海”。上世纪50年代初,包兰铁路要从这里翻越流动沙丘。100多名专家学者奔赴沙坡头,和中卫人一道开始挑战“沙魔”,寻找有效阵型。

  “寸草遮丈风”。1米乘1米的草方格魔方拼接成网,将流动沙丘锁住。沙丘停止了入侵的脚步,研究仍在前进。

  一批批研究者,每年守着实验田,盯着时钟记录变化,深入沙漠观察、采样,把脉自然。

  这个夏天,大多数日子,胡宜刚都待在宁夏中卫沙坡头,他是中科院沙漠研究试验国家站助理研究员,“通上氧气通上泵,让它进行快速地阔繁。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如果进入大田,还要进行抗旱性训练……”

  阳光已经照进实验室,但室内的灯却开着。按照试验要求,早6点到晚8点,某项试验样品需要开灯光照,温度25摄氏度。

  沙坡头站以“草方格”治沙闻名。麦草排列起的方阵,把流动的沙丘钉住。

  如今,经过长时间的野外观测和试验,站里的研究团队发现草方格沙障里出现的生物土壤结皮能够将流沙 “盖住”,就像铺了一层地毯,固沙效果明显。但是,形成结皮需要至少五年以上的时间,“防风沙的效果,它不会起沙是什么原因?我们就想控制。各种技术试验,到底能不能行。这个方向、想法已经很久了,2000年前就应该有了(这个想法),但是苦于技术难题很难突破。”

  相关研究团队从藻类、地衣、藓类结皮中提取最适合结皮的微生物和藻类,在实验室内人工培养,把它们制成释剂,喷洒在草方格沙障内的沙子上,以形成土壤结皮。如今,他们已经在沙坡头站的实验地里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这种结皮它有一种休眠的特性,它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死亡,遇到水分条件好,它就开始繁殖了。目前,李新荣站长给它定性的是,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流沙上直接撒上去,不行的。得固定、植物种上,再喷一下,综合防治的一个辅助手段。应用前景很广泛,对于国家方面的各种环境的生态治理诸如此类的,以及一些受损的矿区、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会有一些作用。”

  茫茫荒漠,有人当作风景,有人觉得乏味。

  对于沙坡头站的研究人员,这大漠像是他们的参考文献和论文纸。站长李新荣曾说过,从事野外生态学研究的人,论文不仅要发表在杂志上,还要写在广袤的大地上。胡宜刚说:“我们出去了3辆车,十几个人,去好几天。”

  第一次到沙坡头站时,站里人不多。胡宜刚说有团队去野外考察了。回想起以往他自己“出”野外时,他说碰上过不少意外情况,“内蒙古河套地区我们有次也是7、8月份去调查水质、土壤、植物这些。我们每条沟都要去跑到,要监测几个断面。那里面臭水沟,蚊子相当多。印象最深的是乌梁素海,非常容易滋生蚊子,我们去了以后,整个就是被蚊子撵出来的。太厉害了,它就扎进去。大家都穿了长裤、牛仔裤,它就扎进去,你把它头拔掉,它也不会出来。”

  夏天,顶着日头去实验田里的时候,他们会戴上一顶草帽。

  出野外,穿着冲锋衣,脚踩运动鞋,背着双肩包,手拎观测仪也是研究人员的统一造型。

  几天后,这次带队的沙坡头站副站长、研究员张志山一行人,又回到了站里。这次野外考察,他们横穿沙漠一次,纵穿两次,“就喝这矿泉水,一口气一瓶子,根本看不见汗。等着过一阵冒凉,摸脸上一层盐。真是极端,衣服穿出去,晚上看都是白斑。水分补给很大,一个人一天就得一提,24瓶水。”

  住在附近的百姓会把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直接叫成“治沙站”。

  如今沙坡头治沙已见成效。但是,每年3月到11月,沙坡头站开站期间,大部分研究人员还是会常驻站里进行试验、观测,撰写论文或野外考察。这个周期,他们的家人不论愿不愿意,也都已熟悉。

  一批批研究人员从固沙开始,希望能够更了解沙漠与沙漠和谐共生。张志山说,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最有名是里面海子特别多,如果大面积造林,地下水位补给就没了,“固沙之后把这水分用完了,还有过渡利用。我们现在做的是180mm降水条件下,每年有40mm的水分要补给到地下水,是雨水的转化。如果大面积造林,这湖泊肯定完全消逝。不见得是好事情。有些物种选得不合适的时候,它实际是种灾害。”

  胡宜刚说,2000年左右时,沙坡头站能拿到一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支持力度不一样,一项两项还可以。但是现在每年能拿到差不多5项。不一样,体量就不一样了。”

  今年,一套新的水分观测设备正在实验田里施工安装,“前面不是看了6个么,这次装了36个。目的就是要控制降水,而且要加同位素进行标的,到底植物的水分来自哪里……”

  沙坡头站的实验地里,最年长的植被有60岁,最年轻的10多岁。

  它们站在沙地里,看一项项研究进行,站在这里陪人类一起读懂沙漠。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山水乡愁;沙漠;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