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山水乡愁]幸福是守在泉水边的柴米油盐

2017-08-21 07: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济南8月21日消息(记者梁悦 王成林 山东台记者姜文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济南因泉水众多而名。曾几何时,城市快速发展让地下水透支,泉水断流。节水保泉,泉水回灌补源、打通河湖水系、严控地下水开采。如今,多措并举,记忆中的泉城正在重现风采。

  

  曲水亭街

  早上六点,城市还没有完全苏醒,家住济南市佛山苑小区的吴明就早早起床,准备去两公里之外的护城河边打泉水。厨房的地上是盛泉水的容器——两个五公升的水桶,“过去打的时候是四个桶,我那时50多岁,现在都60多了。”

  今年64岁的吴明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从小成长在泉水边,跟着父母养成了打泉水的习惯。儿时泉水的清冽甘甜,时长回响在她的记忆深处,“有一次我小的时候半夜里醒来口渴了,我就端起凉开水,觉得这么甜呢?到早上起来我就问我妈,我说妈,水里你放白糖了吗?我妈说哪里有白糖,我说怎么这么甜呢?”

  绑好水桶,吴阿姨骑着自行车一路向北,清晨的护城河笼罩着一层薄雾。它是国内唯一一条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河流,像一条纽带,延伸7公里,串起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等众多名泉,最后汇入大明湖。吴明今天要去的取水点是位于护城河南岸的黑虎泉。

  

  黑虎泉

  黑虎泉边已是十分热闹:水池清澈见底、池壁上三个石制虎头正在汩汩喷水,打水的市民、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吴明拿起一个用绳子绑着的公用水壶,甩到最东头的虎嘴里接水再灌进水桶,“离水的源头更近,感觉更好、更亲近,而且东边的虎头喷量是最大的。你看我打上来的水多么清,你尝尝就体会到有多甜了。”

  

  从黑虎泉的“老虎嘴”里接水

  在泉边,吴明碰到了同样来打水的老朋友吴源江。打完水,吴明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坐在护城河旁和吴源江唠起了家常。吴源江和吴明年纪相仿,也是喝泉水长大的济南人。两人因打泉水结识,成为好友。吴源江说:“小时候就在这儿长起来的,你看这河我们都下去过,我的四个哥哥们都一块在水里泡着游泳,来了一看挺高兴,坐一天都不愿走。”吴明说:“来了心里就特别高兴,看着水就说不出发自内心的畅快,所以说你也不显老。”

  

  吴明在护城河边的白石泉打水

  然而,守着泉水的幸福曾经遭遇挑战。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泉水经常出现季节性断流。最近的一次泉水停喷发生在16年前,这一停就是909天,“断流以后,看到河道里长满了草、污泥还有味道,趵突泉的泉眼也长满绿草,心里特别难过,就盼着什么时候下个大雨它再回来,失去了泉水泉城真是没灵魂了。”

  泉水停喷,除了气候因素外,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增,而大量开采地下水让泉水不堪重负。为此,济南市开启节水保泉行动,关闭了大量的自备井,号召全民节水。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2003年9月16日,泉水复涌,14年来再未断流,“因为有失去了又得到了才深深的体会到要珍惜,从自己身边、手下珍惜。家里洗漱、洗菜的水尽量保留起来,冲厕所、擦地,我所有认识的人都这样做,发自内心的。”

  水给城市注入活力,让城市更加灵动。在节水保泉的基础上,2012年济南启动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通过南水北调、河湖水系联通、泉水回灌补源等这些措施,为济南引入黄河水、长江水这些地表水源,置换地下水开采,打通全市水系。2015年8月,济南护城河全线通航,从趵突泉到大明湖,一张船票就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领略泉水的美丽。

  

  护城河游船

  上午十点半,打好水的吴明回到家,烧一壶泉水,泡一壶茶,捧一本书,沉浸在氤氲的茶香中。四年前,吴明有了孙女,特意起名叫“张明泽”,名字里有水,算是烙上了泉水的印记。吴明说,幸福,就是守着泉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打着一桶水回来不光有童年的记忆,还有一份意外收获,这么好的水带回家,煮出饭来也特别香,打扫完家里泡上茶,品品茶特别有感觉,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将来以后,我打不动了,也会到泉边看看去。”

编辑: 王笑蕾
关键词: 趵突泉;节水;保泉;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