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山水乡愁]点沙成金

2017-08-19 08: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中卫8月19日消息(记者刘飞 郭长江)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驼铃叮当,驼队在沙坡上排成一条线,慢步前行。这里是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宁夏中卫沙坡头的沙漠区。长河落日,黄河在这里拐出一个S型;大漠孤烟,腾格里沙漠给中卫人刮来风沙。沙漠植物的根要扎到沙层下10到20米,只为吸水。帽子、口罩、墨镜、围巾,走在沙漠里的人,全副武装。在沙漠里牵骆驼的人一天下来,要喝掉4升水,水分,随汗水蒸发。

  

  “回家上炕,哪都是沙子,有时候有个车都过去不。”从小住沙漠旁黄河边,童建和过去在沙漠区拉骆驼,生活中一直有腾格里沙漠风沙吹进,“开春风沙比较大,尤其是我们村的沙漠,我们家半手拉车的沙子。从这一直到后面,全部都是沙漠,以前都没人要。最便宜的时候一亩地20元、10元都没人要,不过现在也升值了,抢都抢不上了。”

  

  治沙几十年,草方格是中卫人抵御风沙蔓延的阵型。废弃麦草一束束铺就方格状的四边,再用铁锹把它们插进沙里,留麦草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立在沙子外。麦草就这样钉在了沙上。

  草方格形成沙障,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有利于后续固沙植物的存活。

  治沙站研究人员介绍:“虽然这边植物也能长,那边也行,但是明显扎过草方格的效果要比这边(没有扎)的要好,流沙你看看,而且其他植物的定居,这边要好得多。”

  

  除了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外,沙漠本不是敌人。

  靠着沙坡头,中卫逐步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沙漠公园。如今,中卫市和沙漠有关的景点就有4个。

  

  在沙坡头景区,歌曲爸爸去哪儿现在成了不少工作人员的手机铃声。近几年,这里承接过多个综艺节目的拍摄,游客慕名而来。随着旅游的发展,当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吃起了这碗饭。童建和说,搬下来那时旅游区就开了,这边有的种地,还去景区,“80%我们村都在景区,谁家都有,不是拉骆驼就是划羊皮筏子、开快艇、摆小摊。人们意识到旅游来的钱快,就搞旅游了。4、5点钟就敲门叫客人,到小沙漠看日出去。心情不一样,就感到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随着当地的建设和发展,童建和家不得不两次搬迁。看准旅游发展的前景,在新村,他用自己的婚房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2014年又扩建,房间数量翻了10倍,“2014年感觉沙坡头这两年人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欢迎干农家乐,扶持和支持旅游环保的乡村游。当时就打算盖个四合院、一层。结果觉得客人那么多,一层不如盖个二层。这些都是我媳妇自己找设计师、施工队,省钱。”

  

  如今,沙坡头区有农家乐242家,日均接待游客能力4.5万人次,中卫全市共有农家乐256家。童建和说,管理部门现在差不多每个月都要给他们做专业培训,“比如怎么上菜,上菜转桌子要顺方向转。端菜,如果桌子上是4个荤菜、4个凉菜,要荤素搭配,不能放在一起。”

  如今,农家乐餐饮住宿这一项,每年能给童建和家带来近二十万元的收入,“这几年就觉得沙子是宝贝了。靠沙吃沙,搞旅游,确实沙子给我和我们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去年,童建和的农家乐开始“触网”,网络订单数量增加。他说,这也是互联网+旅游。

  20年前的美国凤凰城,也是一个沙漠小镇,现在已经享有“沙漠硅谷”的美誉,发展云计算产业。

  如今,在沙漠城市中卫的上空,飘着一朵“数据”云。多家科技公司和云计算机构落户中卫。美利云数据中心运维总监冉雅西说,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可以节省进行数据运算之外所消耗的能量,可以说,这是中卫的一朵节能“绿色云”,“利用中卫的气候、风向等自然条件,采用100%全自然新风冷却方式,消除了常规数据中心大量使用空调的设计。结合封闭热通道、风墙等新技术,减少了制冷用电的能量消耗。”

  如今,通过云直播技术,从未到过宁夏的人们能够实时欣赏沙坡头景区30多个位置的景色。看骄阳下,沙粒的闪耀。童建和说,沙漠有沙漠的魅力。有时候心烦的时候去沙漠转转,放飞心情,“觉得沙漠还是发展前途比较好,现在我们都叫我们的金沙。”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砥砺奋进;山水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