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山水乡愁]向海而生养鹤人

2017-08-10 07: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白城8月10日消息 (记者晁向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炎炎夏日,央广多路记者奔赴全国各地,从东北的黑土地到西北的大沙漠,从繁茂的森林到广袤的湿地,从繁华的都市到宁静的乡村,深入采访近一个月,探寻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所带来的深刻革命。从今天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乡村之声、中国交通广播等多个频率将同步推出特别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山水乡愁》,请看《向海而生养鹤人》。

  这里是蒙、汉等多民族聚集区,也是丹顶鹤南迁北往的重要驿站,这里叫海而不是海,这里是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向海。这里曾经水美鱼肥,“到处都是鱼,拿个筐一扣就能抓到鱼,哪个大挑哪个。”曾经鹤舞兽跳,“不仅是丹顶鹤,各种水鸟相当多,一到秋天往南迁铺天盖地。”也曾经历过生态退化,“上山光秃秃,草原退化,树木稀少。丹顶鹤来了不想落,没水啊。”

  “东有长白、西有向海”,这里的人也正为恢复绿水青山做着努力,“能有生之年丹顶鹤能让他繁殖起来或者说野化成功作为我一生也无怨无悔了,我觉得向海湿地的恢复一天会比一天好。”

  张秋:“这也看不着蛋啊,埋住了? ”

  记者:“怎么了? ”

  张秋:“蛋(被丹顶鹤)吃了,他这里面有一颗寡蛋。 ”

  记者:“寡蛋是什么意思啊? ”

  张秋:“就是不是受精卵,完了给它捡出去了,剩一个蛋(丹顶鹤)来气了,白瞎了。 ”

  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岛”,住在11号“房”的丹顶鹤是今年最后一对儿孵化鹤宝宝的“夫妻”。眼看已经超过30天的孵化期,繁育员赶紧拿出了两枚鹤蛋中不能孵化出小鹤的寡蛋。没想到,“要强”的丹顶鹤为了“报复”竟然吃掉了另一枚蛋,这让张秋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张秋所生活的繁育基地宿舍

  记者:“很心疼? ”

  张秋:“那当然心疼,一年白费劲了,再等就是明年的事了。 ”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向海人,六年前,张秋退休后总觉得还应该再做点什么,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向海保护区成为了一名繁育员,自此开始了与丹顶鹤相互“温暖”又相互“较量”的生活。 在这六年里,张秋大概养了一百四五十只鹤,“前几年少,原本就14对儿,28个蛋。这种动物家庭观念特别强,比如这批20多只、30多只鹤可能配对一、两对。这个鹤仔子不像别的禽类好养活,经验不丰富很难保证成活率,今年还算不错,现在已经37个鹤仔了,如果都活了话就创向海保护区鹤仔繁殖的新高了。” 失落也好,欢喜也罢,养鹤的工作还要继续。

小丹顶鹤与张秋玩耍

  记者:“水龙头不好使? ”

  张秋:“水龙头没接,得安压力泵什么的。 ”

  记者:“每天起来干什么都得快速。”

  张秋:“对,要不时间不够用,这得马上到前院看一下。”

  与白天30多度高温的向海相比,清晨四点的向海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从水桶里舀起一瓢水,来不及吃饭,只匆匆洗了把脸,张秋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先将前一天保存在冰柜中的鱼取出后放在手推车里用井水解冻,“用向海的水缓向海的鱼。”再挑出小鱼,亲手喂给嗷嗷待哺的刚刚破壳的20多只雏鹤,然后快速回到简陋的宿舍换上长袖迷彩服。张秋骑上摩托车载着记者在向海景区每个禽类饲养区巡查了一圈,这是张秋每天的例行工作。年过六旬的他,依旧是一把摩托车好手,在草丛和树林间自由穿行,就好像回到了年少时的岁月。

采访向海保护区繁育员时雏鹤走过来

小丹顶鹤吃鱼

  六七十年代,向海,曾是他心中的天堂,“很小的时候,旁边有很多河泡子,我们总去里面洗澡。 动植物相当多,基本上狍子、獾子、野狼、野猪、黄羊都成群,像《动物世界》里藏羚羊那样似的,到处都是鱼,拿个筐一扣就能抓到鱼,哪个大挑哪个。 ”

  记者:“那个时候丹顶鹤常见吧? ”

  张秋:“不仅是丹顶鹤,各种水鸟相当多,一到秋天铺天盖地。 ”

  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向海湿地的三个重要补水河流——洮儿河、额木特河和霍林河相继干涸断流,使向海失去了水源。到2004年,湿地完全处于无水状态。再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向海曾经“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苇荡、羊草草原”的壮观景象几乎不复存在。这对张秋来说,就像一场噩梦,“十多年的干旱,向海的东湖、西湖、胜利、蛤蟆泡几乎没有水了,这回妥了,渔场工人不是渔民了,改种地了。 ”

  记者:“突然有一天发现不再是心中的向海了,那个时候什么感觉? ”

  张秋感慨:“百般无奈,上山光秃秃,后期逐渐草原退化,树木稀少,丹顶鹤来了不想落,没水啊,跟小时候没法比,天壤之别。 ”

  针对向海湿地自然资源破坏情况,吉林省从2012年开始陆续实施河湖连通、通过利用天然水系和兴修水利工程,采取提水、引水、分水的方式,将汛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富余洪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湿地。与此同时,退耕还湿、禁牧等保护措施力度也不断加大。如今,这里的河流不再断流,水库不再干枯,向海湿地的面积也从2008年的3600公顷恢复到了30000公顷,向海又变成了“八百里瀚海”。 据张秋介绍,2010年河湖连通以后察尔森的水也就是洮儿河水系基本年年都能进,保证了向海一厂二厂的进水。

  记者:“没干过?”

  张秋:“没干过,一年比一年丰水。这几年因为有这个水源,地下水丰富了,草场逐渐有生存环境了,另外牛羊禁牧有一定作用。山顶上的草冒出来了,南迁北往的禽类越来越多了。慢慢找到小时候的感觉,山绿起来了,水多了,芦苇、蒲草啥的逐渐增多了。 ”

  通过河湖连通构筑水域网络,截至今年,白城已累计连通泡塘60个,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64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面积105万亩,地下水位最高时平均上涨1.02米。如今,这里河湖互济、草茂粮丰、水碧天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生态初具规模。

  有梦的人向往海,寒来暑往,张秋见证了向海六十年的苇花摇荡,在他心中,丹顶鹤就是向海,向海就是丹顶鹤,“如果丹顶鹤消失了,向海也就消失了。我不希望丹顶鹤绝种,真不希望,现在地球上很多珍稀动物都消失了,长寿鸟都不能长寿,其他动物还寻思啥啊?包括人类。我不是以挣钱为目的做这个,说良心话,我不缺钱,我孩子开诊所,我们俩都有退休金,就是丹顶鹤是咱向海、中国、吉林的宝物,有生之年能让丹顶鹤繁殖起来或者说野化成功,作为我一生也无怨无悔了。” 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张秋又带他的20只小鹤散步去了。

张秋带领小丹顶鹤散步

编辑: 王笑蕾
关键词: 丹顶鹤;向海;砥砺奋进;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