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山水乡愁]地上有沙,但上面已长出青山

2017-08-09 08: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吴忠8月9日消息 (记者刘飞 郭长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炎炎夏日,央广多路记者奔赴全国各地,从东北的黑土地到西北的大沙漠,从繁茂的森林到广袤的湿地,从繁华的都市到宁静的乡村,深入采访近一个月,探寻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所带来的深刻革命。从今天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乡村之声、中国交通广播等多个频率将同步推出特别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山水乡愁》,请看《地上有沙,但上面已长出青山》。

  宁夏盐池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自古被称为“西北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多边文化。这里既有陕北的信天游,也有宁夏的花儿。既有中原的农耕文化,又有塞外的游牧文化。

  滩羊是这里的一块金字招牌,可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当地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当地村民表示:“又没有饲草料,滩里也没草,羊只吃草、踩踏,让草场一度加速退化、沙化。恶性循环,羊只也缺少食物。盐池全县四分之三人口和耕地都曾深陷沙区,玉米都给打死了,没等苗、芽长出来,根地下都吹出来了。”当地人说这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从1月份到6月份,风沙不断。风沙堵门,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运沙。

过去当地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

  “选择这种变黄色的,咱们今天总共是摘300斤。”清晨,趁着日头不大,拱棚里凉快,赵记塘村村民刘国民握着把红色剪刀,在绿色的秧蔓间,挑捡成熟的香瓜,不再担心风沙堵门,“清晨在田间地头转转,空气特别好,能让你忘掉好多烦恼的事情。”刚摘下的香瓜铺了一地,等着被擦净、装箱。刘国民感慨,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全是黄沙,风沙好大的,像这个棚根本就搭不住。

  “我活到这么大岁数,这个房子是第五次盖房。以前的全都给沙子埋了,就得挪房,地皮固定不住,在这个地方生存不住。”刘国民的父亲刘强,65岁,过去沙丘流动,他们的家被风沙逼着,曾一退再退,他希望这次盖房,家从此能够安住。赵记塘是宁夏盐池县青山乡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年平均降雨量220毫米,而蒸发量是降雨量的近10倍——2100多毫米。过渡放牧更是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壤沙化。滩羊是当地的金字招牌,但养羊一年到头,却可能是白忙一场。

  “那时候一年一茬都不行。家有亿万,带毛的不算。活着就是钱,一死一分钱不值了,”刘国民骨子里是个强人,看风沙脸色过日子,他不想认这个命。2000年,刚刚24岁的他花1万5千多元承包了一片1200亩的荒地,想在沙化的羊道上种树,“每天到滩里就背着干粮背着水,吃的时候那个困难,沙子嚼到牙里都砢碜砢碜的响。这个直接就没有收益,那也没办法。首先要把生态环境搞好,其他的都是空的。”砸自己的钱种树固沙,旁人不理解。他们愿意借钱给刘国民买羊,却并不愿意借钱让他搞什么生态。有人曾对父亲刘强说,“你这儿子可能傻呢”。刘国民感慨:有人说我拿着钱就朝荒滩里砸,人家都在县城搞房子,房地产在城里面发展。

看风沙脸色过日子,刘国民不想认这个命。承包了一片1200亩的荒地,种树防风治

  2002年起,盐池县开始实行草原禁牧,种植牧草,植树造林。可是靠种树还是无法维持生活。刘国民外出打工过5、6年,而父亲一直替他守着家、守着树,等他回来。“我老想着说,没有人种地,吃什么东西?子孙后代生存嘛。那你现在地都放荒了,没有人种了。”2012年起,当地推广种植沙地灌木——柠条,舍饲圈养滩羊,以林补饲。先后建成多家饲草配送中心和柠条饲草加工厂,每年为畜牧业提供饲草40多万吨。 刘国民说:“今天刚下了一个小羊仔,我刚听见羊叫过来看。现在这样一年四季一直有产的,不像过去一年一产,不是羊喂得好嘛。你种玉米可以可羊做饲草料。养羊,羊羔、羊可以卖,羊粪又可以种地,循环的。”

农户种玉米可做饲草料,羊粪又可种地,形成小循环

  2015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刘国民终于回来了,开始在家乡打造他理想中的生态农业园。此时的盐池县,通过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已经打造出哈巴湖、花马寺景区,培育了长城自驾、乡村休闲等旅游产品,每年为农民创收超过3亿元。农活间隙,刘国民请了亲戚和村民帮忙盖房,“准备提供给游客住宿或餐饮的地方,休闲农业可以自驾游采摘一点菜、瓜,钓钓鱼,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去年底,在驻村“第一书记”的联络下,刘国民和村里的几户人家建起了10座拱棚。刘国民说:“露天的话,像这个瓜(还要)一个月才能下来,但那时价钱就不行了。有拱棚以后温度能起来,还能防风。像今年这个,一年两茬,可以收入一万块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采访时,正值拱棚里种的第一茬香瓜上市。

刘国民在拱棚里挑捡香瓜

采访时正值拱棚里第一茬香瓜上市

  2017年,盐池县计划全年新增人工造林5万亩,补播改良草原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发展经果林种植3000亩,以提升生态经济效益。刘国民的儿子在县城读书,放暑假了,爷爷盼着孙子赶紧回来,“(孙子)最喜欢的就是咱们这地方的树。杏子、桃子、李子、葡萄、苹果、梨、枣子,他这个吃完了那个就能吃了。”这片土地养育了他家几代人,如今,日子终于有盼头了。他们所在的乡镇在上世纪70年代风沙肆虐的时候改叫了现在的“青山乡”。

  顶着日头,刘国民蹲在拱棚旁的地里拔着杂草。地上有沙,虽然还略显稀疏,但上面已长出青山。

编辑: 王笑蕾
关键词: 盐池县;生态治理;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