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人民币国际化迈入调整巩固期

2017-07-16 09: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6日消息(记者王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不久前,欧洲央行发布消息称,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这是欧洲央行首次主动配置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

  昨天(15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指出,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从高歌猛进阶段迈入调整巩固期,政策与市场领域有进有退,基础建设日趋成熟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究竟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中国的货币,如何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更有分量?

  国际货币体系的转变,是国家间权力格局的变化和大国之间博弈的结果。昨天披露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阶段性下降,或许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

  这份名为《人民币国际化2017》的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2.26,同比下降29.8%。这是该指数发布六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解释,指数是三个因素构成的,贸易结算、金融结算、外汇储备,三项指标全球占比2016年分别下降了37%、24%、29%,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随之出现了下降。

  报告显示,2016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明显下滑,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5.23万亿元,较2015年减少2万亿元,同比下降27.66%。这是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首次出现年度缩小。

  贸易的动力不足,用金融的力量支撑。报告认为,鉴于贸易项下人民币国际化驱动力有所减弱,在国际交易活动中,金融交易规模又远大于贸易结算规模,因此亟需发展和完善人民币金融市场,增强人民币的金融交易功能,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金融”双轮助力、联合驱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介绍,扩大金融交易的功能以后,比如说,可以扩大对外投资。投资本身就可以扩大双边贸易,让贸易的规模扩大,也为人民币贸易结算扩大基础。扩大了投资以后,也可以培育本土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贸易中具有较大话语权,也可以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

  货币是国家的符号,就像语言是民族的象征。而要别的国家的人用我们的货币,有时比让他们学习我们的语言还要难。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四大障碍:全球格局处于动荡之中,货币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仍存在下行风险,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信心;汇率贬值预期上升,非居民减持人民币资产;资本流出压力加大,资本管理政策趋紧。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随着现在人民币汇率逐渐的趋稳,金融市场逐渐扩大开放的程度,人民币国际化的指数会再次回到稳步上升的阶段。据个例子,如今我们去东南亚旅游,在一些景点城市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或结算,这就是在推动人民币结算。

  在涂永红看来,电子商务,或者说第三方支付,都不叫人民币“弯道超车”,而是“垂直超车”,直接改变人们使用货币的习惯。如果境外也有相应的清算体系建起来,或者也有这种平台。那么就可以从草根、一般老百姓的层面,能够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这实际上是技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的途径。

  从2002年开始QFII试点,2011年开放RQFII,2014年沪港通正式开通,到2016年开放深港通,我国金融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资金流通桥梁逐步构建。今年6月,MSCI宣布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指数;7月,债券通正式起航,外资机构可以投资人民币债券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又实现了关键的一步。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将人民币流通范围的扩大。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常军红指出,中国和人民币发挥很大作用,帮助保障地区金融安全,并且促进了地区信心的提振,这个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民币和其他的区域内货币可以越来越多的使用,并且作为流动性支持的工具,用在地区安全网当中,可以加强地区的金融安全机制。

  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将行稳致远。今年6月13日,欧洲央行发表声明称,该行已完成规模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这个量虽然不大,只占其外汇储备比例的很小一部分,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它意味着全球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央行,对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投了重要的赞成票。涂永红表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基础,决定了人民币将会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被认可。人民币在全球来讲,是最稳定的货币。它可以提供安全保障,投资和持有人民币,你的收益相对就是最高的。因为它分享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它的币值又比较稳定。涂永红说,外国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往往比中国人好像还高。

编辑: 姜萍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