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学者黄大年: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 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2017-07-12 07: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刘柏煊 于中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他,在英国18年,功成名就却于2009年毅然回国,只因胸怀科技报国之志;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技术空白,忘我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他就是吉林大学教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也有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他是如何用坚定的选择诠释了爱国者的情怀、又是如何用卓越的成就践行着科学家的精神?

  “我可以8日晚上赶过来,(第二天)参加会议,9日晚上再赶回学校。”当晚,秘书王郁涵本想为黄大年挡掉这场远在北京的会议,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要参加。王郁涵说,“我们有的时候问他,有这么多的会能不能选择性地参加?他看看说不行,这个题目我在国外做过,我去了可以帮人家少走很多弯路。”

  北京深地实验室论证会、武汉科研项目验收会、吉林大学交叉学部建设讨论会……在黄大年办公室北面的墙上,贴着12张以月份为单位的日历,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在2016年里的日程安排,一天辗转多地、一次出差好几个星期,几乎成为一种常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黄大年办公室的灯会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如果哪天黑了,那一定是他又出差了。王郁涵介绍,“他在出差的路上都在打电话,一上飞机,飞机飞平稳了,他就把笔记本打开开始工作。”

  翻看王郁涵手机上的订票记录,“CZ6180”是黄大年最常坐的航班,也是从北京回长春最晚的一班飞机——晚上11点起飞,零点以后才落地。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选择午夜航班来回往返,这是黄大年一直以来的习惯。曾经负责接送黄大年的司机师傅刘国秋说,“一开始我真不愿意拉他,因为他总坐后半夜的航班回来。我比他年轻,我体力上都受不了。”

  然而,无论深夜到得有多晚,出差回来的第二天,黄大年又会精力充沛地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一件大T恤、一条过膝的短裤、一双凉鞋、一个双肩包,这就是他最常见的夏日装束,而生前好友、吉林大学原校领导韩晓峰说,黄大年一年四季不变的,是他急促的脚步。“永远停不下来这种状态,他的所有时间——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甚至是在做梦的时候都在想他科研的工作。”

  有人说,黄大年惜时不惜命。作为一名广西人,黄大年爱吃米粉,但他嫌汤汤水水的食物会延长吃饭的时间,总要求别人帮他打包学校门口3元一穗的烤玉米,可以一只手拿着啃,另一只手还能腾出来工作。

  “我叫黄大年,来自吉林大学,我们属于基础研究领域,(主攻)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这是黄大年生前在埋头科研之余,抽身出来做的多场汇报之一。对于他和团队而言,日夜无休的拼命工作,为的就是研发出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如同一只透视眼,可以看透地下的每一个角落。黄大年曾说,“我国目前制定了一个长远的探测计划,我们要向深空进军,我们要向深海进军,同时我们要向深地进军,这个向深地进军就是要装备。”

  黄大年科研团队于平解释:“这些探测装备无非就是一个目的,搞清楚地下到底有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既包括自然的,比如说油、气、矿产资源等;另外也包括人为设置的,比如说军事上的一些隐伏目标等。”

  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我国实施严格的禁运和技术封锁,而我们自主研发的装备,用黄大年的话说,长期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2009年,他在海外工作生活了近20年后,毅然从英国归来,投身科研之中。黄大年科研团队成员马国庆表示,“以前可能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但是黄老师在回来后的短短几年里就已经推动了它的发展。”

  虽然困难比想象的多,但好在办法也比困难多。没有样机,黄大年一连数月泡在销售无人机模型的店铺里,看看这个,试试那个,直到店铺打烊;没有机库,黄大年就在学校里寻了块空地、拉来团队,挥汗如雨忙活个把月,被别人一度认为是包工头。黄大年曾说,“我们完成了从无到有、填补空白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们所要揭示的奥秘,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很远,需要跨世纪的努力。”

  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攻坚克难、不懈努力中,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在归国的7年时间里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万米大陆科学钻探专用钻机“地壳一号”投入应用、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顺利建成……我国深地探测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就此填补,5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他生前曾说,“我希望我能尽自己一份力,能够把地下两公里甚至更深的地下的隐伏信息探测清楚,让它全部透明。”

  黄大年微信朋友圈的封面图片是一张英国剑桥的风景照——剑河沉静澄澈,穿过一座三拱石桥向远处延伸。他在个性签名处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归来离去之间,黄大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不忘初心的爱国情怀,兑现着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那段誓言:“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黄大年;科学;千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