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主播不在家]第二季:主播杨昶体验保护中华鲟

2017-06-28 08:2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韩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主持人换岗实录《主播不在家》第二季,今天播出第六集——主播杨昶体验保护中华鲟。

  最好成绩水下32.6米,《新闻纵横》主播杨昶是一名资深潜水爱好者。

  杨昶: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和中华鲟有一次亲密接触。中华鲟,我来喽!

  坐落于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是杨昶此行的目的地,这里是“全国青年文明号”享有单位,主要负责中华鲟及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物种保护和研究,工作人员年均野外工作时长都在3个月以上。

  杨昶:野外工作吗?这个我喜欢!我一直就特别梦想能潜入江底和鱼儿们一起痛快地游一游。

  天呐,昶哥,您这是把自己当人鱼先生了吗?赶紧听听你师傅怎么说。

  管敏:不做繁殖的话,大概白天投喂饲料、测测水温、排排污物……

  听见了没?您还是乖乖从养鱼学起吧。

  杨昶:哇——哇——哇——劲儿好大,哇。

  早上八点,杨昶和他的管师傅走进了三面环水的中华鲟研究所。第一次见到体长三、四米,起源于白垩纪的水中活化石——中华鲟,杨昶显得格外兴奋。

  管敏:我们日常的操作都在这上面记着。

  杨昶:好像我们直播间的交班本,几点到几点,怎么样,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异常。你看它这边有池子编号,投喂的数量、水温等,非常详细。

  管敏:把这个水温测一下。

  杨昶:22.4度。

  管敏:只要在28度以下,这个鱼就可以。

  杨昶:操作这一边就行了?那边不用了?

  管敏:每个池子都要排一下。

  一个车间11个鱼池,直径9米的有9个,还有两个直径16米的。每个鱼池都有大约两米深,养着规格不同的中华鲟。

  杨昶独白:它这边等于是踩在一个非常窄的铁梯子上,也没有什么防范措施,大概有两米。我感觉它要是再强力一点就会把我整个喷上去,而且特别像是开红酒塞子的那种感觉“嘭”……

  测水温、排污、取样……不知不觉,杨昶在鱼池边干了一个多钟头。就在这时,管师傅的电话来了。“哎,朱工,你在所里吗?我拿点饲料,马上过来。我们现在去搞饲料。”

  杨昶:还行,没有一袋大米重。码在这上头?好嘞。两袋有点吃力。我现在特别有种少林武僧的感觉。真的很像猫粮。要多少?几桶,1/3桶?

  杨昶:我的汗已经出来了。

  管敏:往那边撒一下,尽量撒得均匀一些。不要撒到中间,这边8、9、10号就一个池子三碗,1.5公斤。

  杨昶:三碗,0.5。糟糕,我扔到上头去了,罪过罪过。

  杨昶小陀螺般喂完所有的鱼食,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他今天全部的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基于中华鲟等有价值鱼类的珍贵性,研究所每天都要对它们进行各种研究和实验。

  管敏:用麻醉剂把它麻翻,然后就开始解剖,取样,抽血,我让你解剖一条好不好,你敢不敢?

  杨昶:敢倒是敢,但是我觉得。

  管敏:很残忍?

  杨昶:很残忍。

  管敏:没关系,为了科学。

  杨昶:但这也是为了种群。抽血,这鱼的血量这么大。这个是它的一个主动脉吗?

  管敏:对。

  杨昶独白:我现在结束一条生命,感觉太不好了,关键是你能看到它的表情……

  还在为牺牲的中华鲟伤心,新的工作指令又来了。

  工作人员:现在要做B超检查中华鲟它的性腺有没有到达三期,如果到了三期,就证明这个鱼今年秋天的时候有可能到达四期,四期就可以……

  杨昶:就可以排卵了。

  工作人员:就可以繁殖。

  杨昶:我终于可以下水。哇,底下好滑。真的好凉快,咱们怎么做才能控制它?而且它好像很灵敏的样子。

  杨昶:哇……哈哈……成功了。那边,前头前头……前头,抬,前头,抬!这是个雌性的中华鲟,肚子好白。摸起来,滑滑的,滑不留手。

  B超结果显示,这条中华鲟虽然体长两米多,但依旧还是个未成年的女娃娃,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精心喂养才能够繁殖。把它放回水里,杨昶久久站在池水边愣神儿,仿佛还在回味刚才和中华鲟亲近的时光。

  这时,一个被人称作姜博士的黑衣人向他走来,说想邀请杨昶到他的科研船上,参与正在进行中的野外科研考察。

  天色已晚,我们距离江上的观测点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姜博士:现在正是最主要的鱼类繁殖期,我为什么搞昼夜,因为鱼喜欢晚上产卵。

  24小时的昼夜监测,每个小时都要从长江水中提取样本做分析。这一天一夜,都要待在江中心的小船上。

  杨昶:就这样的船。这个小船大概有五、六米长,船里大概是一些生活物资包括褥子、救生衣还有被裹什么的,船舱下面有一些瓶瓶罐罐,可能是实验器材。能想象平时他一个人驻守在这样的一艘船上,会是一种……就在我们想象应该是很寂寞的过程。

  姜博士:每天同时有六条船在这个位置,其中五条是这种小船,然后我们待会上的是那个大船。

  杨昶:我们现在要去江面上最大的一艘船上,作为观测点。但是我来的时候真没有想到,我以为会在江边上,现在是真的在往江心去了。

  从三四米长的快艇登上这艘20多米长,看起来更像是铁皮旧渔船的科研船后,并没有给杨昶多少熟悉环境的时间。江中心的船舶,微红的晚霞,湿润微凉的江风,真的很美。不过这些杨昶都无暇欣赏,他的下一项任务马上就要开始了。

  杨昶:我现在把搜集样本的这个网,从水里头捞出来,荡啊荡啊,利用江水把它荡到中间,然后把这上面的所有沉淀物,飘浮物集中起来。姜博士两下就把它集中到中间了,我怎么弄不到中间去?

  姜博士:往上抬一下,往上抬一下。

  杨昶:它侧壁上有一些东西,我把它弄一下。

  姜博士:我们是细致活,每天在长江的这些渣子里,这些垃圾里挑有用的样本。

  姜博士:看这种,看到不?这是一只小卵,这是一个小鱼卵。这种是桂鱼的鱼卵。

  杨昶:看一眼就知道?

  姜博士:因为我们长期搞这个。

  杨昶:我也看到好多了,这一颗应该是。

  姜博士:这个不是,这是一个塑料。

  杨昶:哈哈哈……

  从每个小时收集的江水样本中,找几毫米大小的、半透明的鱼卵或者小鱼苗,这就是杨昶接下来每隔一个小时都要进行的工作。而这些鱼卵也将被带回实验室逐个标号、分析进行相关的专业计算。

  杨昶:我现在觉得注意力过于集中了,然后有点晕忽忽的,我得看看远方。继续继续。

  黑色的天幕悄悄笼罩起整个江面,杨昶已经不知道自己取了多少次样本,挑了多少个鱼卵。

  杨昶:哦。哦。找到一个!又找到一个。哇塞!我觉得我上道了,虽然做得没有老师那么快,但是基本上不会有错误的选择,不会像白天把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看成是要摘出来的东西。哎呦我的腰,哎呀!蹲着坐着都不行。

  “简单重复的工作确实很无聊,但是我们做它还是有点用的,我也是新学的。”说话的小郜师傅,是研究所这个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刚刚从金沙江考察完,还没回家就直接上了船,这会儿他正向杨昶展示一件宝贝。

  小郜:这个是我自己私人做的,骨骼染上色,硬骨鱼是红色的,软骨鱼它是蓝色的,把它变成彩色的标本,非常炫的一种。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因为毕竟也要出成果。

  一边挑鱼卵,一边听着小郜和姜博士的故事,杨昶这一夜都没合眼。不知不觉中,东方江上开始悄悄泛起鱼肚白。等到彻底日出的时候,杨昶的监测工作即将结束。而对于小郜和姜博士他们来说,这也只是无数24小时轮回当中的一个新计数。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主播不在家;杨昶;中华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