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心系百姓的拓荒者——廖俊波

2017-06-08 07:2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平6月8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张兆福 彭建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3月,福建南平赤岸村村民丁本钟因自家拆迁回拨地问题找到福建武夷新区管委会,在大厅里犹豫徘徊时,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将他请进自己的办公室。丁本钟万万没想到廖俊波会主动递给自己名片,更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打名片上的电话道声谢,号码的主人已经永远接听不了了。

  2017年3月18日晚,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他去世后,40万人自发在网上掀起悼念的热潮,很多受访者提起他,仍旧会忍不住落泪。这是怎样一位人民心中的“好书记”?他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在平凡工作中细致入微、关爱民情;他不求个人名利得失,却披肝沥胆,一心创业谋实;他不擅夸夸其谈,唯有持之以恒地践行自己的理念,兑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南平市蒲城县荣华山产业组团,记者看到,一栋栋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交错纵横。但2007年,时任福建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廖俊波被安排到此处筹建工业园区时,这里还是一片连绵的荒山。时任管委会副主任的刘晖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觉得不可思议。

  面对一片荒山,如何“白手起家”?在廖俊波看来,这眼前的一切更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他去绘就耀眼的蓝图。刘明辉回忆说,“现在我们两个人来了,过几年、十几年以后,我们带着子孙让他们看一看这就是我们弄起来的。他的宏伟蓝图也吸引我。”

  房前是喧闹的马路,屋后是堆满垃圾的臭水沟。在这样十几平米的小间里,廖俊波满怀梦想与干劲,反复研究、修改规划图。管委会干部曾毅介绍说,“一直在这里办公,他就是这个房间,你看一下有多破旧,还臭的很。”

  图纸敲定了,但征地、招商、引资……个个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廖俊波身体力行,找客商、挨个登门造访。浙江某集团董事长叶斌说,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领导架子。“那时电都没接进去,他用手电筒给我照着介绍这块地,他有句话我很感动,他说:只要你项目一落地,递毛巾的事情就是我的,我们当保姆。”

  在荣华山产业组团任职期间,廖俊波以让旁人惊讶的“俊波速度”,完成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达28.03亿元。

  2011年,廖俊波又挑起重担,到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福建倒数第一的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为了带动山区群众脱贫,他煞费苦心,想出不少新招。搞特色经济、帮扶金融贷款、简化审批流程……在廖俊波的带动下,没有工业基础的政和县打造起了省级经济开发区。

  政和县政协副主席魏常金介绍说:“我们书记很有智慧。不管是党政领导还是政协领导,每个人都到一线去,要么当组长要么当副组长。在他的带动下,一个个像打鸡血一样,思路也开阔起来,很有信心!”

  两年时间,政和县一跃从倒数第一翻身进入了全省十佳。2015年,廖俊波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却谦虚地说,自己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把干部们拧成一股绳。“其实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信心不足,大家思想上、观念上都比较保守,这会导致人心比较散。作为县委书记最重要的就是做凝心聚力的事,要把大家的信心提振起来。”

  在廖俊波生前的影像资料里,一个黑色帆布袋总是不离手。时任政和县委办主任叶金星说,他总是把各种工程报表、图纸等随身携带,十几斤重的布袋,走到哪里提到哪里。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没周末的概念,廖俊波唯一亏欠的就是家庭。妻子林莉说他无时无刻都在动脑筋,一门心思扑在那边。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司机说他平均每天走300多公里。

  慢慢地,廖俊波为民办事的口碑被乡邻们熟知,有人找他修路、修桥,甚至找他帮忙销售农产品。廖俊波干脆把电话贴上了公告栏,而他的办公室也随时开放。叶金星介绍,他工作安排中如果同时有几批客人来,一定是基层群众先来,企业先来,科局的汇报工作往后推。来上访也好,反应问题也好,他都是客客气气地接待。

  “你们这是采两叶还是三叶啊?两叶一针,我小时候采茶叶很多的、很厉害。我还是懂一点的。”这段对话是廖俊波早前到石圳村调研时,在茶园里和村民亲切交谈的场景。他频繁到村子里调研,和大家都很熟络。村民余金枝一直珍藏着廖俊波帮她采茶的照片。她说:“放在那保存让后代知道这是谁的领导,什么领导,对我们农民百姓、村子是怎么改过来的。让你们后代知道这个领导是怎么样走的。我的相片比我的钱更重要。”

  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从大埠岗中学物理老师到南平市委常委,他不是随意发号施令的领导,更像一位在荒山里踏实耕作的老农,每到一处便撒下梦想的种子,开垦一片光荣的事业。廖俊波去世后,近千名老百姓自发赶来为他送行,数十里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里面,有1998年遭遇百年不遇洪灾时,他挨户走访时的受灾群众;有2001年,他筹集资金600万修建拿诸公路,解决了出行难题的村民;有2003年龙山大火时,他一手拿柴刀、一手拿手电,冲进火场救出的青年;还有2013年,因他而发展乡村旅游,致富过上了好日子的老汉,“他去了,我们心里很难受。这么好的领导死掉非常可惜。说实话,我今年七十多岁了。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这么好的领导很难碰到。”

  廖俊波的生命定格在了细雨绵绵的春天,但他的精神依然长存,留在了闽北人民的记忆里,也铭刻在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中。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廖俊波;书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