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财政部回应“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评级方法不恰当

2017-05-25 07: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下调一级,降至A1,同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穆迪提出调降评级主要有三个理由,即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地方债及企业债将增加政府或有债务。

  对于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昨天回应,这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穆迪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专家也认为,穆迪的观点存在对中国经济明显的误读和误判,评级结果存在偏差。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级技术副总监霍志辉说,虽然穆迪宣称采用的是“跨周期”评价方法,但实际操作过度依赖历史数据,评级行为高度顺周期,对经济波动的预判存在滞后。此前的一个案例是,国际评级机构在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问题上都成了“事后诸葛亮”。

  霍志辉介绍指出,所谓顺周期,是指受评主体经济恶化或者恶化之后,下调它的评级,经济好转时上调级别。“上蹿下跳”,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滞后性,而且相比于经济波动,它的波动更大。

  财政部表示,穆迪关于“中国GDP增速、债务规模增速、改革措施成效”等方面的判断,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长为6.9%,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与经济运行相一致,1到4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8%,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是2013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财政支出增长16.3%,高于收入增幅4.5个百分点,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部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霍志辉认为,虽然穆迪在评级时列入了相当的影响因素,但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误判。

  霍志辉认为,增速放缓不会像穆迪说的那样下降到6%以下,目的报告里提到了一些影响因素,比如短期影响因素,投资、出口、需求的(波动)影响,还有一些长期的人口、劳动力的因素。整体来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比较明确,穆迪报告说2020年GDP增速下降到5%,是比较悲观的。

  而对于穆迪报告中提到的“2018年政府直接债务将达到GDP的40%,2020年将达到45%”的说法,财政部称,截至去年年末,我国政府债务27.33万亿元,负债率为36.7%,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随着今后政府举债受到严格控制,加上我国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将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供根本支撑,2018-2020年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与2016年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表示,穆迪在债务增长情况判断上更多的是参考了欧美国家的情况。拿债务率来看,他其实忽略了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别。中国即便GDP增长只有6.5%或者更低到6%,仍然是高速增长。债务增长速度慢一点,债务就会被稀释掉。虽然有新增债务,但债务率仍然保持比较好的情况。你不能把用经济增长只有1%的经济体(债务增长情况)与增长率6%的经济体来对比,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对于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些制度性改革,穆迪也没有注意到。穆迪的评级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是一个信息来源,投资者会有更多信息来做出决策,所以平常心看待即可。

  自去年以来,不少西方机构和媒体多次谈及中国债务风险。去年3月,穆迪就曾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中国经济后来的实际表现却是“稳中有进”。

  穆迪此次在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同时,上调了中国的评级展望,似乎在显示其评级的平衡与公允。但业内人士指出,穆迪此举更多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变化,在对未来前景持同样预期的情况下,调低当前评级,展望就会上调。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管控债务风险,包括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构建债务监管体制、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加斯帕尔所说:“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债务风险问题,并已采取相应措施。”

编辑: 朱琪
关键词: 财政部;穆迪;主权信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