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那年我高考]刘震云:风在我心中

2017-05-24 07:5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没有77、78的高考,我有可能跟我表哥一样,会是建筑工地一个搬砖的。77、78高考把一个像草节子和沙子一样的刘震云,荡来荡去、荡来荡去,把他荡成了一个作者。”没去搬砖的刘震云,把自己1978年参加高考的经历,写进他的第一篇小说《塔铺》。在这篇作品里,刘震云写了一群和他一样的青年,他们游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找寻着命运的出口,高考来了!在中断十余年之后。

刘震云当兵时,与外祖母、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合影

  刘震云回忆说:“所有人知道有这个机会,都想来参加考试。没有再像1977年和1978年那两届,有那么多考生,11年的积压,突然出现一条知识的通道,给人打开另外一个窗口。因为大家一无所有,当世界出现一种机会的时候,还是想把机会给抓住。”

  14岁时,因为长得高,家里给虚报了年龄,刘震云参军去了甘肃。基地全部是戈壁滩,特别干燥,嘴唇好多天全是裂的,老是流鼻血。但是总比在河南农村好一些,因为在那儿,你起码能够吃上白馍。虽然生活环境不是特别好,但有时间可以学习。”

  在戈壁滩的日子,战友兄弟的宽厚润泽着刘震云,这些暖意也浸润到他后来的作品里。“我们连队厨房那个地方有一盏灯,我特别爱去锅炉房,烧锅炉的是河南上蔡人,叫李上进。为了纪念他,我把他写进《新兵连》里去了。他夜班饭就几个包子,在烧的锅炉旁边搁着,烤得焦黄,味道挺好的。我进去了,他对我说你吃一个吧,然后我就吃一个,‘你再吃一个吧’,我就再吃一个,他说‘你再吃一个’,我说‘我不能再吃了’。不是吃不下了,而是我全吃了的话,他吃什么呀。你看,他就对我特别宽厚和善良。”

甘肃“东风航天城”

  在刘震云一部作品的扉页上印着这样两行字:风从哪里来,风在我心中。在得知恢复高考后,已经当了5年兵的刘震云心中,有风轻轻拂动了。

  刘震云说:“我知道77年可以开始高考,我就跟副指导员万为东谈‘要不我别当兵了,我回家去考试去吧’,他说‘你回去也行,我也给你用不上劲’,所以我就回家了。”

  回到河南老家,刘震云在一所中学当上了民办老师,白天上课,夜晚复习。那盏小煤油灯,照亮寒夜里冷透的屋子,也点燃他心里模糊的念想。他得去延津以外的地方。

  刘震云说:“就是一盏小煤油灯,有着像豆一样的那种灯头的亮。寒风吹着,窗户密封的又不太好,每个考生都跟一个小鬼似的,影影绰绰。第二天早晨,你发现每个人鼻子里全部都是那个煤油灯熏出来的那种特别黑的东西。”

刘震云在北京大学

  5月复员,7月高考,刘震云以1978年河南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和他一起参加高考的弟弟考入西南政法大学。这下子,刘震云的父亲威风了!

  刘震云说:“我没什么,我弟弟也没什么,就是我父亲疯了。他拿着两个录取通知书蹲在街头,碰到人就说‘你看这个事这很难办’,人家说‘怎么了老刘?’,他说‘你看吧,这个录取通知书有时候真看不明白,你得帮我看看,你看北京大学都知道是在北京,这个西南政法学院你知道在哪儿吗?西南有多大?’其实这录取通知书里肯定写的特别明白——在重庆什么地方。人家说‘老刘你家好事啊!’我爸说‘这不是好事我发愁啊,人家说老刘行了’。”

  “他怎么会不明白,范进中举嘛,就是显摆么!”儿子中了“状元”,就能去大城市,就能有工作,就能找上媳妇。父亲在街头蹲了好几天,刘家的喜悦令周围乡里啧啧羡慕。

  考上北大,刘震云的第一封信写给当年鼓励他的万指导员,指导员在回信上写了三个字:特别好!

  在北大上学时,有一天,正在北京出差的万指导员特意找到学校来看他。刘震云从12元的助学金里拿出7块钱,请老大哥吃北京烤鸭。临走时,指导员塞给他一个信封。“他说,小刘,我来北京,也不知道该给你买什么,现在我又不是你指导员,你是我的弟弟,你哥给你一点钱,你自己买去得了。当时我一摸信封还挺厚的,那时最大的人民币是十块的。我说‘指导员这不合适’。他说‘怎么不合适,走吧!’然后我就装起来了,我就走。我突然又转身说‘指导员再见!’我给他敬了个礼,他也给我敬了个礼。”

  未名湖畔的这个军礼,烙在了刘震云的心里。“我走了好远回头看,指导员还在那儿站着呢。回到学校,我一查70多块钱,那时候一个国家干部的工资也就四五十块钱。77、78年的高考把人往不同的方向提供了一个可以改变的基础。高考本身重要的是,它的断裂和出现跟这个时代、跟千百万人命运之间的这种奇妙变化。”

就算在遥远的欧洲,也可以随处在书店的橱窗中看到刘震云老师的著作。图为《我不是潘金莲》(捷克文版本)。

  以高考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塔铺》开启了刘震云的文学之路。他的这篇代表作,恰好诞生在恢复高考10周年的1987年。这或许也是他内心的一个敬礼。

  从《塔铺》,到《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有评论说:刘震云是用最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最深刻的哲理,用最简约的方式来描写最复杂的事物,用最质朴的语言来搭建最奇妙的艺术结构。

刘震云

  尽管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但1978年的高考,在他眼里,或许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座奖杯。近40年过去,说起高考,刘震云还是兴味盎然。

  刘震云:“百分制的话,我每科都在80多分,历史、地理分都不会低,数学好像也是86分。”

  记者:“一下就把别人拉下去了。”

  刘震云:“嗯,把分就拉上去了,所以我是河南文科状元嘛!”

编辑: 朱琪
关键词: 高考;刘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