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立案制度由审查制改为登记制 立案数量同比上升3成

2017-05-19 08: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刘会民 孙莹 周洪 刘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两年前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要想在法院立案,并不都那么容易。因为法院实行的是立案审查制,它是一种实质性审查,把应该在法庭上解决的问题提前到立案阶段。审查制的结果就是一部分案子可能立不了案,即俗称的立案难。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这么一改,立案相对容易了。昨天(18日)最高人民法院表示,从两年前开始改革到今年3月,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3100万件,同比上升三成。

  过去“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抬高门槛”的问题解决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案件数量激增,案多人少的问题又该如何破解?各地法院在探索中有哪些经验?

  经验一 信息化助力破解立案难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作为全国受理案件数量最多的基层法院之一,去年的收案量突破13万件,且增幅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而立案大厅里,却一改两年前菜市场一样地嘈杂,环境更象图书馆,法院自主开发的自助立案系统,类似于银行的ATM机,二维码的启用更是快捷。律师张黎玮告诉记者,他现在都是提前将案由、诉请,通过手机填好,生成二维码后再到法院审核。“如果没问题,直接扫我的二维码把信息录入到法院系统中,会直接给到我这边相关的立案通知书、受理通知书以及相关的一些法院材料。半个小时以内就能解决。”

  浦东新区法院院长张斌介绍,“通过信息化的立案,自己就可以立案,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从去年4月开始,我们每个月的立案中有超过50%的案件都是通过自主立案解决的,包括网上立案、自助(ATM机立案)、二维码立案三维的方式。”

  经验二 因地制宜解决“异地立案难”

  为有效破解“异地立案难”、“异地诉讼累”,福建泉州中院于2015年1月在全国首创推出“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用院长欧岩峰的话说,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官司的梦想成为现实。在泉州区域内,当事人在家门口的任一法院(法庭),不仅可以申请办理跨域立案,还可以一站式地申请办理其他法院(法庭)所管辖案件的全流程诉讼事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官司的梦想成为现实。

  为了让老百姓少跑路,四川省岳池县法院在没有设立法庭的12个偏远乡镇,设立了法院诉讼服务点,院长李一兵介绍,“法官会定期到诉讼服务点去巡回立案,选聘当地的干部,作为我们的诉讼服务联络员,他们在那里每天值班。”

  经验三 “大调解”机制破解 案多人少难题

  立案登记制方便了诉讼人,但滥诉行为时有发生,有些人在不同地方的法院起诉同一案件,有些完全可以通过协商或者仲裁解决的纠纷,因为立案门槛低,也起诉到了法院,造成法院立案数量大幅增加,也影响了法院判案的效率。只有60多名法官的成都武侯区法院,一年要接27000多件案件,立案一庭副庭长谢黎明介绍,他们引入了公证、保险行业协会等各种机构,从源头对案件进行分流。“这是律政公证处,我们把他们引到我们大厅,从一些诉前调解、参与公证送达、见证我们执行需要一些证据的东西。省保险行业协会、成都市仲裁委,也有工作人员在我们这儿。我们引进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来参与到现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

  2015、2016年浙江法院一线办案法官年人均结案已达260.3件,是全国平均数的2.3倍,居全国第一,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浙江高院副院长何鑑伟分析,“大调解”机制建设正是破解案多人少难题的良方。与新浪网联合打造“浙江法院在线纠纷解决平台”,首创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开展道交案件“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综合改革试点,开通法官网上工作室,试行督促程序的电子化作业。实行繁简分流机制,发挥多层次诉讼程序效能,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繁简得当,努力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甘雯分析,目前,全国法院已经形成以当场立案为主体,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协作立案等为支撑的登记立案新格局,立案渠道更加畅通。

  立案登记制改革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案多人少、窗口释明难度增大、“送达难”、滥用诉权等也凸显出来。下一步怎么做,甘雯表示,继续加大改革督导力度,进一步规范立案秩序,做好新型立案方式规范推广工作,大力推进繁简分流、调解速裁工作,提升立案服务水平。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立案审查制;登记;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