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7年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揭晓:将幽默感融入科学研究

2017-04-15 08:5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杭州4月15日消息(记者张国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数钱可以减轻疼痛”、“一根棒棒糖可以舔1000次”、“苍蝇通过搓手洗澡”、“泳池里平均有140瓶尿”……看似搞笑的研究成果背后实则蕴含实打实的科学道理。过去几年,一个被称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的科学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了数十项幽默的科学研究。

  昨天(14日)晚上,2017年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在现场和直播平台的数十万观众的笑声和赞叹声中颁出了九大奖项。这些有趣的奖项都颁给了哪些人,背后又体现了怎样的科学道理呢?

  你在游泳池里尿过尿吗?你知道游泳池里有多少尿吗?这些看似无法确定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李杏芳教授选取87个泳池样本,通过代糖检测法确定:一个泳池里平均有140瓶尿,大约75升。这项研究获得2017菠萝科学奖的数学奖。奇怪的是,无论VCR里的访问还是现场的调查,绝大多数人都否认在泳池里干过这事。

  现场嘉宾清华大学心理发展中心讲师李松卫表示,“你只能证明自己没有干过,凭什么说别人没有干过,那个可能性是永远存在的。这在心理学是典型的防御机制,叫做否认。通常如果大规模否认发生时,一定有问题!”

  有搞笑的成果,也有高大上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orman Yao团队的研究“时间晶体”获得物理奖。空间晶体好明白,也就是像钻石、水晶一类的东西,“时间晶体”是什么?连研究者都无法精准的表述,代领奖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也说不清楚。那么,为什么“时间晶体”研究会获奖?主办方表示:它很酷!

  学术类奖项仅有的一个国内获奖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团队的“为了吃,大小熊猫都进化出了六指”。领奖人胡义波介绍说,这是闲得无聊时研究出来的成果。“猫和狗吃东西都是用嘴啃,很少有动物能用手抓起来吃,大熊猫发生了进化,这是非常特殊的趋同演化现象。”

  奖项看似不正经,获奖感言更不正经。今年菠萝科学奖首次颁出了“菠萝皮奖”,获奖者是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的研究生刘拓,他此前在伊拉克探访古迹时被误抓,历尽艰险。在会场上他表示,“其实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给我颁这个奖,我来主要是想到杭州来玩一圈。”

  菠萝科学奖组委会表示,“菠萝皮奖”的设立初衷是鼓励那些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的人,每个孜孜以求的科研工作者都是获奖者。

  此外,获奖的研究成果还有“五千年前的国产啤酒”、“锻炼太多可能是一种病”、杨永信的“坏孩子清除计划”等。

  整个颁奖晚会让人脑洞大开,开怀大笑,又让人好奇满满、恍然大悟。这个以“向好奇心致敬”为口号的科普活动正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晚会尾声,科普界诺贝尔奖“卡林加奖”获奖者李象益朗诵了《致伽利略的一封信》,让人为之动容:

  “每一次真理与谬误的更替,大概都来源于最初的好奇吧,科学的胜利往往就是好奇心的胜利,在漫长的几十万年里,好奇应该也是这个世界能够始终进步的第一推动力。如果要投选人类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我一定将这一票投给好奇心!”

  这封信的作者——浙江省科技馆馆长李瑞宏向记者表示,如今科学传播做得不好,没有抓住受众的感受,特别是没有抓住年轻受众,菠萝科学奖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活泼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

  今年的菠萝科学奖已经升级成为了菠萝科学节,还将以“人工智能”为主题举办科学论坛和科学集市。今明两天,将探讨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游戏娱乐、感情关系中的角色。各奖项得主将首次在论坛亮相,往年的几位获奖者也欣然返场,与公众和媒体互动,分享自己妙趣横生的科学发现。

  菠萝科学奖的设立把我们对科学的探索和认知,引向了对生活细节的发掘中。这种源于生活、解密生活的方式恰恰是更容易触动我们的神经。它将幽默感融入到科学研究中,避免了对公众僵硬、死板地灌输知识,也激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好奇心和接触科学的兴趣。菠萝科学奖的背后,是我们对质疑精神和求实精神的倡导,也是一把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钥匙。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菠萝科学奖;搞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