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

2017-01-23 08: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3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报告》还提到,2016年与2015年比,互联网营销增长近一倍、网上支付年增长14%、三成网民有网上慈善行为等,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折射出哪些新趋势,互联网将如何进一步改变公众生活?

  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负责人刘鑫表示,从2012年开始,中国网民数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中,但从2014年开始,网民的增长率略有提升,今年比去年高了0.1个百分点。不要小看这0.1%,在整体网民规模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增长率还能出现提升,说明我国在互联网推动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根据最新公布的报告,对非网民来说,一方面,需求或许正在成为非网民转化的动因,另一方面,阻碍非网民上网的原因就是不懂得网络,而最小的一个阻力则是无法连接互联网,换句话说,现在我们的网络覆盖程度已经基本达到9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再继续扩大我国网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更多只能依靠富有吸引力的新技术或来自互联网的便捷和优惠,而不是仅仅提升我国上网的基础设施程度。

  刘鑫认为,在过去几年里,对于互联网的推进都是依靠完善基础资源建设来推动,但是未来可能靠基础资源推动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基础资源的增长都是10%到20%,而我国的网民增长只有6%,这也意味着,如果要想让非网民上网,就需要研发更有创新性或更贴近他们需求的应用,促进他们的上网意愿。

  截至去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使用率占到网民的95.1%。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刘鑫表示,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这一数字还会提升。未来提到互联网的时候,可能大家第一想到的是移动互联网,而不是整个互联网的概念。当然,手机对于网民的转化,它的能量还是一直存在,去年他们做了深度分析,在新网民中,有80%的网民通过手机来上网,这也意味着,未来对于非网民的推进,还是需要通过手机设备来给他们进行引入。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去年,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猛,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支付正向线下支付领域快速渗透,可能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出行就再也不用带钱包了。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发展规划部主任杨晓东分析,其实移动支付从技术上早就可以实现,最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这也恰恰是它继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所在。

  杨晓东指出,让网民放心地使用,是移动支付近年来进一步提高用户量的重要原因,随着大家对移动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认同,接下来的增长会更快。

  去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特点中,除了移动支付的发展进程让人眼前一亮,互联网正在构建透明公益新生态。截至去年底,有32.5%的中国网民使用过互联网进行慈善行为,用户规模达到2.38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负责人刘鑫说,在与互联网公益行为里,捐助类型最多的还是扶贫和疾病救助,而人们之所以更多选择在互联网上将自己的善良和爱心进行传递,首先就是因为互联网的门槛比较低。他说,“设想一下,我们去捐助几块钱、十块钱,甚至几十块钱的时候,很少有人拿着钱走到公益机构去捐,而互联网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也可以将我们的捐助很透明的公之于众;再次方便快捷,不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对支付都有方便的促进。”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网上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