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我们骑车吧]自行车:换种方式“火”起来

2016-10-12 07:22: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韩萌 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听说,骑行者心中的圣地,排在前三位的是川藏线、青海湖和台湾岛环岛。而骑行路上必备的三大件便是防摔的头盔、透气的骑行服,和一辆专属自己的自行车。

  安徽合肥的杜宇峰,是个实际年龄快50岁但听声音只有30多岁的骑行者。他信奉 “天下骑友一家亲”——在团队里享受骑行快感。团队有人制作路线图,圈内叫“路书”,乡道怎么走,县道怎么走,省道怎么走,沿途风景、风险评估,一应俱全。老杜说,骑行路上,山路爬坡堪称最难。爬坡一需要体力,二需要技术,三要有很好的腰部力量。装备其实很重要,首先就要有辆好车。

  杜宇峰说:“车子很重要。比如说我的车子两三千,和他们上万的比的话,我的体力是够的,但骑到最后你还是骑不过他们。他的车子就很快,因为车子比较轻,好车就是好车。要车身轻,现在有铝合金的架子,也有大家非常喜欢的那种碳架,比较轻而且结实。价格一两千,十几万的也有。”

  可北京姑娘叮当30岁那年一个人去了西藏纳木措转湖,她的车子却是在当地租的。五天,330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她一路上各种高原反应、翻山涉水,先后遭遇冰雹大风、爆胎迷路掉轮子,但依然坚持了下来。叮当说,最美的风景总在最惨的状况之后,她不喜欢自己和大自然被小汽车的外壳隔开,骑行也不该“被装备绑架”。

  叮当说,现在很多户外活动都被装备绑架了,要接触它,很多人都觉得要专业、要装备。其实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好像这些东西没有就没法开始一样。以前父母辈不也骑着28车去西藏嘛。想骑就先去骑喽,试试你喜不喜欢那种感觉,喜欢就继续。

  像叮当这样的骑行爱好者,目前全国有2000多万,并且队伍仍在以每年40-50%的增长率迅速扩大。老杜钟爱的骑行社团近五年也大量兴起,一开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如今正由东向西蔓延。《骑行风尚》杂志主编刘忠波说,骑行人群的壮大,正在对自行车工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刘忠波说,人数少的时候,自行车生产就不会很精细化。它只能做出一款车适合各种人骑。将来骑车的人越来越多,自行车生产将会越来越精细,自行车的品种、类型,细分类更多。自行车的生产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它的服务、生产、研发和设计都会越来越精致。

  黄超,是骑行界传说中的“大神级”人物,这大概是因为他已成功把骑行发展成了事业。接受采访那天,他正在野外进行一趟“寻找香气的旅程”,据说,要找寻一种叫做“天竺葵”的植物。

  正是多年前的一次秘鲁骑行之旅,触发了大黄心中的那份执着。他说,在秘鲁有专业的骑行指导和团队,中国也应该有。于是他回到国内,紧锣密鼓找投资、拉合作,一次次碰钉子后是一次次的不放弃,终于,2012年,他的骑行度假基地在云南丽江成立。大黄说,一开始日子是真难,没有中国人愿意过来。他表示,在云南丽江骑行度假基地,主要以自行车探险的方式为主,让客人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四年前开始做,刚开始客户都是外国人,没有中国人来参加这个活动。大部门的顾客都是欧洲人,法国人和德国人比较多。

  大黄说,基地有专业的骑行装备、拥有救护资质的专业指导和完善的后勤团队,只要告诉他想要什么样的路线,钟爱怎样的风景,就会为你量身定制一段美妙的骑行之旅。近几年国内骑行的发展,让他对未来充满的信心。

  大黄说,这两年就有些中国的客人,差不多每年20%的增长。中国人开始觉得应该去花钱做一个运动,而是这个运动是安全的,因为自行车运动还是比较有风险的,比如说骑行技术、线路等等,所以需要一个专业的向导带领。

  香格里拉、玉龙雪山、魅力青海,两个轮子承载着灵魂与大自然紧紧贴合,这是骑行的独特魅力。双目向前,手肘用力,脚底生风,风景在眼前,经历在身后,这是骑行者的飒爽姿态。而这样的身姿早已不局限在密林或山间,更在城市的高楼林立下。《骑行风尚》杂志主编刘忠波认为,自行车的未来是跨界,是生活。他表示,自行车未来是一定要跨界的。它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赛事,现在中国的业余赛每年大概有3000多场;还可以作为一种拓展工具,挑战自己、团队建设;自行车休闲,现在有复古骑行、骑车游胡同;再有骑车交友。所以自行车的跨界会越来越多,将来会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成为一种简单时尚健康的生活状态。

编辑:任芳

关键词:我们骑车吧;自行车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我们骑车吧]自行车:前世今生

我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曾是姑娘小伙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后随着城市化发展、汽车大潮冲击,自行车曾一度没落。而今,自行车再度复兴,性能更优化、选择更多元,一跃成为时尚与环保的代名词。半个多世纪来,从兴到衰、再到复兴,自行车不仅成为人们情感寄托的符号,更展现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变化。 未来自行车能否由“潮流”变成“主流”?自行车如何能在汽车拥堵中“杀”出条路,获得基本“路权”?大规模发展自行车,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还需要哪些扶持?中国之声从今天起推出特别策划《我们骑车吧》,请看第一篇《自行车:前世今生》。

2016-10-10 07:23:00

【我们骑车吧】自行车:换种方式“火”起来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自行车爱好者有2000多万,并且队伍仍在以每年40-50%的增长率迅速扩大。

2016-10-12 07:00:00

[我们骑车吧]自行车:我为什么不骑

自行车,为什么不骑了呢?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表示,自行车出行的需求正在被整个社会系统忽视,当骑行者成为拥堵道路上的“非主流”,权益也随之被边缘化了。“汽车在非常强势的发展。自行车道都是被机动车,停车占用的。而且现在(城市)大动脉的路特别特别多,自行车通过是有困难的。”

2016-10-11 07:2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