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博物大梦路蹒跚

2016-07-02 08:07:00 来源:央广网

  

  图为海伦·凯勒 来源:网络

  央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张国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古代建筑到古籍书画,从千年墓葬到玉石陶器,文物,凝结着历史风霜,也记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脚步。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一些本该被珍藏的文物却无奈地被湮没、被破坏、被“涂改”。这是文物的遗憾,也是民族的遗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奉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文物季》,透过文物保护现状,探寻如何让文物永生,让历史说话。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望上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被压缩成一天?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过去是打开未来的钥匙,博物馆,就藏着各种这样的钥匙。走过蜿蜒曲折的胡同和苔痕浅印的石阶,推开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油漆斑驳的大红门,就能寻得通往秦汉的钥匙。

  

  图为古陶文明博物馆 博物馆供图

  “路先生最喜欢的是这一件,金乌瓦当,是汉武帝甘泉宫的瓦当,振翅飞翔的感觉,你看他自己配的诗:玉兔依然蟾殿隐,金乌出世且珍藏。”现任馆长董瑞回忆说,瓦当,是古陶文明博物馆已逝创办人,她的丈夫路东之最早的收藏品之一。他曾数年骑着车子,穿梭在西安古城中,只为寻找这些古老的记忆。这种曾在战国先秦时期被广泛用于宫殿檐头外缘的建筑构件,东汉过后就盛极而衰,只留片片残痕,串起千年。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封泥,古人用于封缄竹简文书时盖有官印的泥团,随着纸帛的诞生,也已难觅痕迹。

  董瑞称,“当地人看到以后说你们还把瓦当当宝贝呢,这不值钱,我们都把它砸了,就像一些陶罐什么的都有一些被毁的情况,他一开始收藏的时候,感觉自己既没有知音,也没有竞争者,没有人关注封泥、瓦当这些东西。”

  

  图为燕瓦当 记者杜希萌摄

  因为路东之的痴迷,曾经的“秦砖汉瓦”没有湮没在历史中,而是留在了这座博物馆里,其中近千枚秦封泥,更勾画出中华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作为北京最早获批的一批民间博物馆之一,1997年,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开馆日也在流火的季节。但董瑞坦言,跻身地下室近20年,一天两三人的参观流量,让他们很难感受外界的“热度”。她介绍,“去年我们基本的费用大概是100万吧,亏损不能通过年检,只能自己贴进去了大概40多万,文物局通过购买服务补贴低门票的方式给了我们十万,这样一个沉重的担子,19年没有变。”

  

  图为秦章台封泥 古陶文明博物馆供图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一种境界;但对怀抱着博物之梦的民间博物馆主来说,“朝兴夕亡”却是最真实的无奈。杭州,82岁的李加林还记得,十年前,还曾有7家民间博物馆跟他比邻,古钱币,古玉、不一而足,而现在只剩他自己勉强支持。子女把他的吴越古陶瓷博物馆看做“无底洞”,即便从南宋热闹到现在的河坊街,也没能为他钟爱的良渚黑陶展品带来“人气”。

  在李加林看来,“这个文化要不你不搞,搞进去了走不出来了,我就是把它收起来,我不买卖,但是没有人来研究,亏本买卖谁都不愿意做。”

  李加林的疑惑也在每一个民间博物馆馆主的心中:国家文件中所说的“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什么时候才能成真。

图为杭州吴越古陶瓷博物馆馆长李加林(右)与记者张国亮

  而“身份为私,作用为公”的特殊定位却同样让管理部门陷入两难。杭州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郎旭峰坦言,有些人兴办民间博物馆目的并不单纯。“民办博物馆本身必须你要实力雄厚、藏品要真实、人员要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办,我们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说我要到杭州办博物馆,你给我一块房子我要办,但这和土地政策是不符合,私人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它不完全是纯公益性的,也有打着博物馆的牌子去圈地的。”

  从自己的官方身份来说,郎旭峰虽然感慨于民间博物馆主的热情,但却难从理智上认可。很多馆主引以为豪的“馆藏孤品”,在他看来,在文化价值研究上却难以延展,“哪怕是一件良渚玉琮,看这件东西特别好,但是它脱离它出土的地点,作为一个文物部门的从业人员来说,我认为它本身的科学价值,或者它作为文物研究我们人类发展的价值已经丧失掉了。”

民间博物馆内人流量并不大

  表面热闹,背后尴尬。经济和政策上的困局,让民间博物馆陷入“三难”:难以开展研究,难谈安全保护,难有效果展示。北京大学教授宋向光认为,提升自身的造血和研究能力,是民间博物馆必须跨过的门槛。现在也是在试点,定点的去帮助一些民办博物馆对他的藏品做一个整理方面的工作,指导他怎么对自己的收藏来做鉴定,做登记。

古陶文明博物馆工作人员制作汉代画像砖拓片 记者杜希萌摄

  记者:这是一块什么时候的砖。

  董瑞:汉代的,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记者:有点像金乌的感觉。

  董瑞:那你说的对,这是金乌,玉兔,中间是西王母。

图为舞蹈俑(汉代)

  董瑞已经和北京园林博物馆谈好,下月中旬共同举办一场汉代画像砖的展览。他们出展品,对方出展馆,这种合作去年已经试过一次,为古陶文明博物馆的展品一下子带来了几万的观众。今年,董瑞还考虑在展览中加入舞蹈元素,距离开展还有半个多月,从汉墓壁画、木俑陶纹中挖掘创作的汉代舞《铜雀伎》正在上演。舞台上,舞者鼓起长袖,饮宴、投壶,就像画像砖上静静刻画的“宴乐百戏”穿越时光隧道,在眼前复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编辑:姜萍

关键词:文化印记;博物馆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文化印记]书画无声怎言志

在流传数量有限的作品中鉴别真伪、研究出处,是古书画传承保护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王连起先生至今还记得,他和老师——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是如何在山西太原一间不起眼的文物商店的地下室里发现了珍宝。

2016-07-01 07:36:00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文物季》之《书画无声怎言志》

与瓷器、青铜等器物相比,作为纯艺术的古书画,更能穿越时空、通达古人心意。但“纸寿千年,绢寿八百”,书画的保护也最难。在流传数量有限的作品中鉴别真伪、研究出处,是古书画传承保护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

2016-07-01 07:00:00

[文化印记]长虹飞渡今何在

从古代建筑到古籍书画,从千年墓葬到玉石陶器,文物,凝结着历史风霜,也记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脚步。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一些本该被珍藏的文物却无奈地被湮没、被破坏、被“涂改”。这是文物的遗憾,也是民族的遗憾。

2016-06-30 07:30: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