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特别策划]方汉奇:三尺讲台 一世书香

2016-06-12 08:35:00 来源:央广网

 方汉奇能熟练操作手机微信 记者章成霞摄

  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章成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场强势奔袭的时代,先生们还需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先生》,向以德行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今天播出第六篇:《方汉奇:三尺讲台,一世书香》。

  方汉奇,新闻史学家。1926年生于北京。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从事新闻史教学研究超过60年。所著《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等成为国内新闻学院最权威的新闻史学教科书。

  五月的早晨,人民大学校园里的月季正开得姹紫嫣红。90岁的方汉奇先生随手拍了一张照片,给远在美国的儿子发微信:“今天早上的人大小花园仍然春意盎然”。

  方汉奇说,“微信真好,你看微信还不要钱,还能传语音。这个是人大老师的群,这个是方家亲戚的群,这个是学生……”

  不仅微信使用熟练,方先生还是国内最早一批网民,更在微博轻松收获了160多万粉丝。他喜欢和来访者用相机的自拍模式合影,也不拒绝和别人互加微信关注。他说,年龄不是障碍,他对什么都感兴趣,“马克思的那句话,凡是人类感兴趣的,我都感兴趣。新闻工作者感兴趣的,应该是所有人都感兴趣的。”

著名漫画家丁聪为方汉奇画的肖像

  许是出于这样的好奇心,1950年,当方汉奇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阴差阳错来到上海新闻图书馆工作时,面对浩如烟海的旧报纸,他居然饶有兴趣地一份份读了下去。

  方汉奇回忆,”那又是一个富矿。他有500多种报纸,《申报》《新闻报》是全套的。多少的时间投入都不嫌多,这工作太好了,整天看报。我就住在图书馆楼下底层的宿舍,晚上楼上就是报纸,钥匙在我手里。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时间都是自己的,礼拜天也可以利用。”

  3年多的时间,细细研读了已出版78年的27000多份《申报》,方先生这一生的目光再也没有离开新闻史。而后从北大到人大任教,他成了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开拓者,也成了深受欢迎的一代名师。

方汉奇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合影

  有学生谈起方先生的课,用八个字形容:满座叹服,惊为天人。他讲梁启超,随口就可以背出一篇千字政论,一边背诵,一边踱步,兴之所至,旁若无人;讲到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他能讲出与此相关的正史、野史,就像在说单口相声,常让学生听得忘了下课。弟子王润泽教授说,很多史料都在他的脑子里,拎出一个点来,围绕着这个点的很多的当时的掌故、著名的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大事件、小事件还有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他全都讲得清楚。所以这是一个历史大家。

  方先生却说,他不过是站好一班岗而已,课讲不好的老师,该打屁股,但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学问不是你一个人都能做完的,让年轻人接着做。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了站好这班岗,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积月累做了十万张资料卡片,最后又全部捐给了学校。

  “卡片就是图书馆那种书名卡,上面有一个标题提示内容,然后中间就是你摘录的文字,摘录的文字对你从事某一个方面的研究是有用的,然后注明它的出处。做卡片实际上就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方先生说,“这个手段我尽量介绍给年轻人。”

方汉奇与学生们在一起

  为了站好这班岗,他坐得了冷板凳,守得住旧书斋。50多万字《中国近代报刊史》,他订正前人错误200余处,是迄今为止被引证最多的新闻学专著。之后,他组织编写《中国新闻事业通史》,耗时13年;《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历时超过20年。这些都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最权威的教材。

  在方先生看来,当好老师你就得当好学生。你就得学习,学习就看书,看书就会有一些感触,有一些感觉你就有一些冲动,想完成什么任务,这个成果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实现。

  而在后学者的眼里,默默站岗的老师,已将自己站成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指路人”。

  王润泽认为,“他这种基础性的研究,对于我们后来者,那简直是功德无量的。就像是第一幅地图一样,你没有地图,你怎么知道重要的矿产在哪里,重要的河流在哪里、重要的城市在哪里,哪有这种概念啊。”

  年华似水,校园里永远不缺少青春的面孔。90岁老人,终难躲过岁月的侵袭,方先生每天吃八种药维持机体的运转,但岁月似乎又从未让他真正“老”去,他依然目光敏锐、思路清晰。他还在继续写着日记,不是用纸笔,而是用电脑。几个月后,他的第50名博士研究生即将报到。

  方先生感叹,“历史有很多偶然的东西,(笑)大的周期个人是没法左右的,在这个大的趋势当中你做好自己的工作,你把握住有利的机会,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了。”

方汉奇在书房里工作 记者章成霞摄

  记者手记

  坐在方先生的书房里,仿佛陷入一座书的城堡。十来平米的空间四壁皆书,从地板直抵天花板,并向过道蔓延,只留一方书桌用以工作,一条沙发用来待客。如果将书架上的书拉开,后面竟然还藏着一层书。原来,这是方先生特意设计的。为了方便找书和拿书,他甚至专门购置了梯子和望远镜。

方汉奇家的书房 记者章成霞摄

  书城围住了方先生,却从未让他放弃对城外的好奇。在和方先生相互关注微信时,我发现,他的微信名字是英文“coco”,一问才知道,这是方先生儿子家宠物狗的名字。失笑之余,不禁感慨,90岁的方先生竟然是那么新潮,或许因为他毕生研究的不是其它历史,而是新闻史。

编辑:姜萍

关键词:先生;方汉奇;新闻史学家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李道增:一生的剧场

李道增,1930年出生于上海,清末重臣李鸿章后裔。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建筑学院第一任院长,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剧院设计和研究领域,他堪称开山第一人,北京天桥剧场、中国儿童剧场等均为其代表作;长达150万字的巨著《西方戏剧剧场史》,成为国内首部跨戏剧与建筑两个学科的学术专著。

2016-06-13 08:31:00

[特别策划]郑敏:哲学在左 诗在右

郑敏,唯一健在的九叶派诗人。1920年生于北京,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又转入哲学系,期间受老师冯至先生影响开始诗歌创作。

2016-06-03 08:04:00

[特别策划]王小谟:人生没有不可能

王小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工程专家,“中国预警机之父”。先后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等世界先进雷达,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2013年1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6-05-31 08:0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