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远去的邮递员

2016-01-25 07:42:00来源:央广网

  

  邮递员王收秋

  央广网太原1月25日消息(记者李硕 岳旭辉 姜文婧)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职业,是人类生存本能与精神需求的演化。岁月悠悠,一些古老的职业,流传至今,它们承载着劳动的智慧与精神,烙印着人文的光辉与印记。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这些职业或者变异了,或者慢慢消逝,留给我们的是无奈,是惋惜,还有深深的思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奉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这一季聚焦职业。我们将在五个职业的兴衰更替中,聆听职业人的执着坚守与现代回想。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在邮局普及,绿色的邮递员,绿色的自行车,以及清脆的铃声,这样的温馨画面定格在了记忆中。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手写的家书早已被短信、微信所取代,邮递员绿色的身影正渐行渐远,我们是否应该挽留他们离去的脚步?

王收秋行走在邮路上

  山西太原,万柏林邮政局大虎沟邮政所,绿色的邮车停好了,卸车、分拣、盖戳、装包,邮递员王收秋做好这一切,准备出发。

  王收秋表示,今天东西少。信也少。以前最多的时候有四五十封吧。现在不一定。

  邮递员是个古老的职业,两千多年了,最早是步行,后来骑马,再后来骑自行车。而在偏远山区,至今仍保留了这个职业最原始的状态,送信全靠步行,叫步班邮递员。王收秋就是这样一位邮递员,他说,在太原,他是最后一个了。

  

  这个冬季的王封乡

  王封乡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每走一趟邮路,对于王收秋来说,都像是一次孤独的朝圣。这条路他已经走了31年。“有时候走很久也碰不上一个人,都是山,我一路要路过大大小小30座山,一望无际都是山。一个人累了回来,闷得慌就放下东西抽根烟。病了一场,大夫不让抽了。 到目前,在我们太原我就是最后一个。”王收秋说。

  歌曲《光荣的八大员》,八大员中,第五个就是邮递员。过去,这是个体面的职业,当了30多年邮递员的贺巧莲说,当年看着邮递员骑着二八自行车,很羡慕。

邮递员贺巧莲

  贺巧莲说,那会儿愿望,看着人家骑着自行车挺好的,她也喜欢。累啊苦啊她都觉得值得的。挺好的,千家万户谁也能见得着。

  如今,绿色的自行车已换成了电动车。邮递员们说,很怀念那辆自行车,喜欢那个铃声,喜欢以前的人情味儿。

  邢明川表示,过去是家书抵万金,就盼着亲人来信。现在,好像没有信件没有了,感情维系的纽带没有了。过去送信带着感情,就把他当成期盼的亲人一样。

  李玉萍说,那个时候骑自行车给当兵的送信,他们一听到车铃声就都出来了,他们在等家书。

  王收秋说,他刚干的那会,山里找对象的那种,写一封信回来,能打动了这个姑娘,现在人们不写了,都是靠电话、短信。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剧照

  绿色的制服,绿色的邮包,绿色的自行车伴随清脆的铃声,这一幅绿色的画面,是许多中国人久远而温暖的记忆,它属于上世纪一个特殊的年代。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儿,儿子因为父亲是邮递员,无比骄傲。

  纪录片《最后的女乡村邮递员》中,一位老邮递员对这个职业的感受更是特别,他说,旧社会,土匪都不打邮递员,这个活儿很体面。

  “要是旧社会来说的话,土匪都不打邮递员,这个活儿很体面。”赵明翠父亲说。

邮递员韩俊红

  计划经济年代,亲友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见不上一面。是邮递员,把一封封家书、一张张包裹单,送到千家万户,连接起中国人的亲情、友情、爱情,让他们享受到几乎是唯一的上门服务。

  学者王先庆说,原来传统计划经济的时候,一般老百姓得到一个自上而下的服务很难,要主动去邮局去寄东西,如果有邮递员主动送信到家里,感到特别的温暖。

  一封家书,有浓浓的思念,也许还有殷殷的嘱托,用心传递这份嘱托,邮递员扛起的是一份责任、一种信用。“有时候村民把存折给你,他就说,去帮我取钱吧,我连他存折密码都知道,你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一种信任。” 山西太原邮政公司邮递员韩俊红说。

  邢明川,当过邮递员,现在做管理,他说,时代变了,高楼林立,邮递员一对一的上门服务,做不到了,有的居民区,进大门都不容易。

  邢明川说,过去是平房,一吆喝都出来了,现在人与人之间,邻居都不认识。这也是投递员遇到的困惑和困境。

记者与王收秋在范老师家门口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邮政,始于1896大清邮局成立。120年后的今天,中国邮政业正经历一场变革,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递员代替了邮递员。记忆中那一抹绿色,正渐行渐远,但在太原王封乡,王收秋依然走在他负责的邮路上。

  王收秋说,以前这个村有六七百户,现在只剩10来户了,大部分都全移下去了。“我是个山区投递员,每天爬山,看着看着是少了,总有一点点还是舍不得这个工作。”

  王收秋邮路的最后一站是圪坨村,村里有一位范老师,长年订报纸。前几天范老师问王收秋:明年的报纸还送不送?王收秋说,你订吧,只要你订,我就一直送。

编辑: 任芳
关键词: 文化印记;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