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长念琅琊

2016-01-13 07:4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临沂1月13日消息(记者冯烁 韩民权 刘华栋 王成林)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2015年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琅琊”二字瞬间被炒热,江苏、山东、安徽多地纷纷争抢“琅琊”之名,似乎都想借着电视剧的热播分一杯羹,推广本省的旅游业,安徽滁州琅琊山更是把风景区内的建筑“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

  根据影视作品改地名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商机又能火热几时?在2016年视频排行榜上,《芈月传》早已取代了《琅琊榜》,刚刚被唤醒的“琅琊记忆”是否又将重归尘土,地名文化的“富矿”该如何保护,绵延千年的乡土风情又该由谁来维系?

  冬日的临沂,晨曦初露,薄雾朦胧,12岁开始学习山东快书的钮中栋和往常一样清晨5点起床练功:“王羲之,是书圣,琅琊郡里有门庭。历史胜迹说不尽,一代新人换旧人。”

  

  快板书中唱的“琅琊郡里有门庭”,说的正是钮中栋的家乡——山东临沂。

  “琅”指像珠子一样的美石,“琊”是像玉一样的骨。不过,如同热播剧《琅琊榜》被新剧取代,千年“琅琊”也慢慢淡出了临沂人的记忆。

  “临沂古称琅琊,始于东汉,秦朝统一六国后,琅琊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至五年间迁都开阳,即今临沂。至此,临沂始称琅琊。”导览员介绍说。

图为博物馆内的琅琊历史。

  如今,临沂已经成为山东省GDP排位前列的大城市,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正在掩埋解说员口中的历史长河。

  于芹,是临沂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和同事们专注于古琅琊文化的研究。他手里这本民国时期的《琅琊县志》,泛黄的书页记录了琅琊的历史。他介绍,从隋文帝统一全国后,琅琊郡就已经消失,民国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25年, 将山东全省划分为十个道,琅琊道的官府就驻扎在咱们现在的临沂城,但是到民国十七年它就撤销了。虽然行政区划不再出现琅琊的名字了,但是琅琊文化它一直在临沂。比如,在西郊还有一条路叫琅琊王路,文化还是在往下延续。

  琅琊地名虽然已经消失,不过对研究地名文化的于芹来说,他更愿坚信,所剩不多的琅琊文化依旧有着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涤荡,脆弱中带着坚强。

  沂水拖蓝蓝几许,泥沱双月映古今,苍山叠翠翠如何,平野晓霁换新颜,野馆汤泉话炎凉,孝河凝冰说到今,神峰积雪雪映天,普照夕阳几度红……

图为琅琊八景之一:孝河凝冰古今对比照

  古临沂有8处自然风景,因为景色秀美被当地老一辈人称为“琅琊八景”,但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有的已经旧貌换新颜。

  这是临沂城区一条名为洗砚池的老街,街道不宽,古槐夹道,书圣王羲之的故居安静地坐落于此。故居内不仅有百年学府琅琊书院,更有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阳”。

  当两鬓斑白的临沂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程建民,如儿时般再次站在普照寺前,他依旧能熟练地用指尖勾勒出过去的景色。程建民介绍,这个庙是后来为了纪念王羲之,同时为了把琅琊八景之一恢复起来,但是天气的变化、地理的变化,同时房屋的变化,已经看不到普照夕阳的这种景色。

  也就是这样一个饱含回忆的地方让程建民时常感到隐隐的忧伤。

  程建民表示,老年人应该是都知道,中年人也有记忆,青年和少年、孩子这一块应该知道的不算太多。我们的文化遗产,美好的东西、美好的记忆在逐渐消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临沂出版了一本名为《琅琊乡音》的神话故事集,厚厚的页码记录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故事,那是程建民那一代人脑海中童年的味道。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 熟悉的是电视剧《琅琊榜》,却不再记得“琅琊故郡,沂州新府。东接青日,西连济菏。”这优美的《琅琊赋》。

  日复一日,钮中栋还在唱着“琅琊”的故事,程建民也在为留住“琅琊八景”奔波努力,未来的子孙是不是也能够携带着祖先的馈赠,将琅琊文化的基因传承在灵魂里,他们也不知道。

编辑: 任芳
关键词: 文化印记;琅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