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老去的铁匠

2015-12-16 07:11:00来源:央广网

  

  戴景波,河北沧县捷地乡人,今年73岁,是当地唯一的一位手工打铁匠,到现在他已经从事这门手艺50多年(央广网记者韩靖 摄)

  央广网沧县12月16日消息(记者刘宇华 周尧 王志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特别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第二季《工匠篇》,今天播出第三篇:《老去的铁匠》。

  挥锄敲镰锯斧成器,锚索刀剑钉锲勾环。打铁,这古老的铸造工艺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然而最近不过40年,那叮叮当当的击打声,却随着一代人儿时的记忆,渐行渐远。

  河北沧县捷地镇迎来了圩日,赶集的人让平日里冷清的大街热闹起来,可戴景波老爷子的铁匠铺还是冷冷清清。戴景波说,他干打铁这一行已经50年了,这一行,面临着要失传,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这活儿又脏又累还不赚钱。

  

  在锻打的过程中,大小锤的配合在长期的经验里形成了规律,大锤的起落,锻打的位置、力度都是由小锤来指挥的,戴景波最多的时候指挥过三个大锤。(央广网记者韩靖 摄)

  铺子不大,墙上挂着打成的叉子、锄头、菜刀,地上横七竖八地堆着工具和毛铁。戴景波和女婿曹大春正小锤点、大锤敲,锻打一块通红的毛铁,不一会儿,由红变青的铁块在戴景波微眯的眸光中映出了斧头的模样。

  戴景波介绍,它有一定节奏的。小锤往上一领,大锤就跟着走。快了、慢了、用大劲、用小劲,大锤怎么做,都看小锤怎么做。就跟警察的指挥棒一样。这个指挥也不是谁都能指挥,心里没数怎么指挥,得看技术。

  戴景波说,他最多的时候指挥过3个大锤,加上小锤就是4个锤,一锤一个点,那还好看。

  

  经历了对耐力的“考验”,师父逐渐开始教戴景波“做活儿”。三年后师父回山东去了,戴景波凭着悟性和耐心成了十几个学徒中最优秀的一个。(央广网记者韩靖 摄)

  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73岁的戴景波腰板笔直,一双又厚又宽的大手。说到自己的一身绝活,脸上顿时堆满了笑意,皱纹在红彤彤的炉火映衬下更深了几分。戴景波介绍,最难干的就是淬火,就是把两块铁接在一起,就像做斧子一样,三块铁给它打成一块,那种活最难干了。因为各种材质不一样,火候不到,三块铁粘不到一起;火候过了,铁就烧废了。

  当被问到是怎么掌握这个技术的?戴景波说,慢慢练。当被问到大概过了多长时间才成功率特别高的?戴景波表示,那时候63年,到了七几年才可以的。

  世上三样苦,打铁 撑船 磨豆腐。铁匠这活儿,一般人都会望而生畏,没有力气打不了,没有胆量打不了,不能吃苦打不了,当年一起学徒的小伙子,只有戴景波一个人出了师。十几年敲打锤炼,戴景波凭眼力就断定各种材质的铁块煅烧的火候。有了这个绝活,八十年代初,戴景波开了铁匠铺,他的铁匠铺,门口总是排起长龙。

  戴景波介绍,那个时候活太多了,黑白干都干不完,活是越干越兴盛。活多,才证明有人找你啊,说明你的活干的好啊。弄个一二年弄个万元户没问题。

  戴景波的铁匠铺子从小棚子变成小房子,又从小房子变成一座砖瓦结构的大房子。不过,到了九十年代,他铺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是尽管生意不兴旺,戴景波凭手艺还是能找到活路。他说,那个时候农村啊吃水特别困难,有些村打了小井供不上吃,有些富裕的村子就说打个大井吧。他记得给那边乡上打了一个大钻头,直径2米,撑开了毛7米啊那块毛铁,可费了脑子了。机械厂也做不了那么大的钻头。十里八乡的都上他这来做。他这独一份,做这个玩意。

  

  曹大春(右)今年49岁,既是戴景波的姑爷也是铺子里的伙计。曹大春跟着老丈人做铁匠也有二十多年了。(央广网记者韩靖 摄)

  可绝活也没有让戴景波的铁匠铺彻底兴隆起来,因为大工厂生产的农具又轻巧又好看,样式还多。可是戴景仍然波放不下铁匠铺,干了几十年,叮当的打铁声已经成了戴景波的精神寄托。收不到合适的徒弟,女婿曹大春被赶着鸭子上了架。

  曹大春介绍说,大舅哥生病去世了,他就开始跟老头干。他不干扔下老头一个人干不了。老头说,他是姑爷,他不干谁干。

  如今,戴景波的铁匠铺子已经很少打新铁器了,更多的是帮街坊邻居修补修补已经钝化的铁器,随着他一起老去的不仅仅是这座装满铁具的屋子,还有这一身打铁的手艺。

  记者刘宇华和戴景波师傅来到了全国闻名的铸造之乡——河北泊头市的一家现代化铸造企业,各种铁器从流水线上成批成批转下来,远销国内外。工业化生产的铁器和传统手工来的有什么区别?希望在这里找到答案。

  在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他们从生产线的最开始一直走到产品下线。

  戴师傅全程带着好奇和审视的目光四处张望,连粉刷在墙上的标语都不错过。

  戴景波表示,这个差异太大了。现在太好了,那个流水作业那一套又省人工又快,太好了。

  记者问戴景波,现在工业生产都这么好了,手工打铁还需不需要的时候,戴景波表示,这玩意有时候还真离不了。像剪布用的剪子,人工打出来的好用。

  当被问道希不希望能收徒弟把手艺传下去,戴景波说,把他姑爷教出来就行啦。

  戴师傅将传承的希望落在了女婿曹大春的身上,而曹大春这个敦厚的庄稼汉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曹大春说,先坚持给岳父干着,岳父不干那他也就散了。去给人看个门啥的。

  一天结束了,戴师傅的铁匠铺关门落锁。也许有一天,这把锁、这扇门不会再打开了,交响乐般的打铁声将成为让人们追忆的“绝响”,穿越千年的打铁技艺终将隐匿在时光的另一头。

编辑: 任芳
关键词: 文化印记;工匠;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