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歌声中的抗战传奇]凄婉的思乡曲 悲壮的救亡歌

2015-08-10 11:3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6年,这首《松花江上》在西安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游行队伍中传唱开来。一开始,它没有署名。平静的哼唱,好似一个来自东北的青年,揪心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五年前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到2万人的日本关东军,仅一天时间,就侵占了沈阳,而超过16万人的东北军却接令不得抵抗。半年过后,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日本从此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3000多万东北同胞饱尝做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后来,人们才知道,写这首歌的人叫张寒晖,河北人,当时在西安省立二中任教。1946年,他因积劳成疾在延安去世,从来没有去过松花江。但沦陷的国土、流浪的同胞、日军的暴行却早已让他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这“爹娘啊、爹娘啊”的呼喊,取材于北方女人失去亲人后在坟头的哭诉。试唱时,张寒晖自己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呜咽得唱不下去,和朋友抱在一起,哭作一团。

  国难当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不抵抗”政策。同年12月11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前往临潼请愿,要求起兵抗日。担心学生安危的张学良匆匆赶来。

  历史专家、郑州大学教授杨中州每当说起这一段历史,都会激动得难以自已。

  杨中州:有一个女生就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很多人都哭起来了,跟着唱,说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张学良也激动的满眶热泪。

  作为学生代表与张学良对话的李连璧清楚的记得张学良当时的承诺。

  李连璧:他说我在一个礼拜以内,以实际行动来回答你们的要求,希望你们相信我,如果说我不实现我的诺言,你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处我张学良于死地。

  第二天,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在日寇即将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松花江上》唱出了国民的悲愤,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抗战烽火。周恩来曾说,它“真使人伤心断肠”;军人们唱着他,“打回老家去”的决心更加坚韧顽强;抗战胜利已过去整整70年,这段旋律,人们——没有忘,也不能忘……

编辑:任芳

关键词:歌声中的抗战传奇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