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世界遗产大会拉开帷幕 “土司遗址”代表中国申遗

2015-06-29 07:53: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当地时间28号起,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德国波恩拉开帷幕。来自191个国家的千余名代表,将对38个提名项目进行审议,中国今年提交的是“中国土司遗产”申遗项目。

  究竟什么是土司遗产?这得从古代“土司制度”说起。这项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它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元朝起,朝廷封少数民族部族的首领为“土司”,可以世袭土地和人民。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的改革进程,才把世袭的土司,改成了由朝廷任免的流官。

  回到这次的世界遗产大会,中国的申遗项目属于“打包”申遗,包括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这三处遗址分布在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区,是现存具有大型规模、完整格局、丰富遗存的土司城遗址。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州永顺县灵溪河畔,经国家考古专家认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始于公元910年,止于公元1727年清“改土归流”,世袭二十七代,历时818年。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则被称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好的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迹之一。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它在三处遗址中尤其彰显出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和“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的庞大气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遗址除了中央“衙署区”,其他部分并未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几乎就是原址保护。历经五六百年沧桑巨变,能有如此完好的呈现,所以弥足珍贵。

  为什么土司遗产今年能成为中国的申遗项目呢?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刘洋的介绍。

  刘洋:它实际上反映了就是我国面向多民族聚集的一些地区进行特殊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管理,它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第二,土司地域很多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说这些中央王朝的话,为了强化管理,从唐宋时期就开始采取政策。以前是比如说封有王侯等等的,其实元朝开始就形成了“以夷治夷”、“以蛮治蛮”的土司制度。尤其是在我们的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作为民族融合和当地的精神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中国特色。

  土司遗产的系列遗存,反映了中国土司制度历史、土司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见证了多民族统一国家“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传统理念。而和以往申遗项目不同的是,土司遗产是以文化和制度遗产为主体提出的申请,和过去的自然或者文化遗产项目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这次申遗有一个特点,就是土司遗产本身它的物质上,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上形象并不是很突出,它不像西湖山水、大山大水的那个形象很突出,也不像原来城址在草原上的形象很突出。它包含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的水平,而在于它承载着当年一种管理模式的信息。这种管理模式,给当时的无论是中央政权还是地方的民族都带来了一个和谐相处的可能。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土司遗产能不能从参评的3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今天开始的世界遗产大会将会给出最终答案。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大约在7月3号,大会将对中国土司遗产申报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目前来看,“土司申遗”通过的希望很大。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刘洋表示,如果能够顺利入选,湖北、湖南、贵州三地的土司文化,以及当地旅游经济,将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刘洋:第一,对当地土司文化的保护很有帮助。第二,我想对当地土司文化的开发是很有好处,对这三个城市的旅游开发将来可能也是一个好处。最后,因为这三个城市,坦白说属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果能拿到这个荣誉,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非常有必要,对当地政府、当地的一些传承人、当地的老百姓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和极大的鼓励。

编辑:任芳

关键词:土司遗址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