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国有林场改革大幕开启 数十万伐木者变身森林卫士

2015-04-01 08:21: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日消息(记者金建军 于中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最后一棵落叶松的倒下,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昨天(31日),中国最大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结束了长达63年的采伐历史,并迎来新的生态建设发展时期。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使我国的森林资源管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全国的国有林场来说,要在2020年通过大力造林、科学营林、严格保护等多措并举,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

  对于全国国有林区来说,目标是到2020年,根据不同情况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增加550万亩左右,森林蓄积量增长4亿立方米以上。对于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的工作,中央财政也将给予支持。

  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中央财政将统筹考虑相关因素,会同国家林业局积极研究停伐财政支持政策,从2015年起,中央财政将适当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专项补助,以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全面保护好天然林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对木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响应国家号召,第一代务林人告别故乡,爬冰卧雪,以人拉肩扛的方式挺进了茫茫林海。仅在内蒙古地区,林区最高年份财政上缴曾占自治区财政的50%以上。可以说,这些国有林场为新中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时代变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通报,从今天(1日)起,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在内的内蒙古和吉林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曾经为国家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有林区为什么要停止砍伐?从这转变背后我们又该看到哪些现实问题?

  3月27日,在已经开发了60多年的大兴安岭伊东管护站采伐点,森工集团伊图里河林业局最后一个采伐小工队从森林中全部撤出。大兴安岭林区从往日的喧嚣开始重新回归宁静。

  油锯手张忠里:在这林子里干了这么多年了,冷丁一走没啥干的。

  记者:这几天你们议论吗?

  张忠里:也议论,将来干啥呀?上哪儿去呀?最起码得生活呀!

  在森林里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伐木工们,有的心存留恋,有的满怀期待。不管内心是怎样的感受,他们都毅然决然地走出森林,把背影留给了大山。今年42岁的林业职工王忠林,1990年进山采伐,20多年来,他眼看着自己采伐的木头越来越细。

  王忠林:以前采的树,一个车拉个五根八根圆条。现在一车拉上百根圆条。确实资源也是不好了。该停了。这林区有感情,也不想再破坏它了。

  在生态保护和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下,内蒙古、吉林等地的国有林场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林业经济转型的探索。今天探索仍在重重困难中继续,林业人普遍面临着,优势林下资源利用方面各林业局各自为战,缺乏领军品牌,职工年龄老化、技能单一等难题。

  林业工人王金柱:像我们这么大岁数了,你说以后再去干别的,从事别的工作,再重新重头再学,太难了。

  面对这些难题,内蒙古森工集团副总经理韩锡波表示,林区要想成功完成转型,转变思想观念是当务之急。

  韩锡波:下一步我们就要整合我们的资源,这样才能做大做强。要打造我们大兴安岭这个品牌,我们同时还要把内蒙古森工集团产业发展融入到全国。

  这几天内蒙古金河林业局的职工们,正忙着在繁殖季节扩大狐狸养殖基地的规模。

  林业职工孟令秋:我们现在养狐狸大概有二百户。

  记者:二百户大部分都是林业职工吗?

  孟令秋:大部分都是,都是从事林业这块的。

  记者:那象你这个产业,在你们这个地区有没有继续扩大的可能?

  孟令秋:太有了,我们这个地区它这个冷呵,对这个养狐狸这块是特别有优势的,皮毛特别好。

  而在吉林白河林业局宝马林场,林业职工吴继祥也尝到了林下经济的甜头。

  吴继祥:我们个人都有点林下经济啊,我是种木耳的,一年好年头能多两三万块钱少的时候一两万块钱看年头呗。

  借助国家政策的契机,森工集团开始谋划更大的新型林业经济布局。如今,很多林区变“卖山头”为“卖生态”,变“卖木材”为“卖景观”。

  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我们要建设全国最大的森林碳汇基地,商品林培育基地,建设生态旅游休闲渡假的旅游基地。黑木耳的培育、蓝莓的采集加工、山野菜、山野果等等这些林下经济大有前景。

  据了解,我国一方面要通过加大保护天然林力度维护生态安全,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木材供给。为此,我国将抓紧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木材储备基地,全面实现由采伐天然林到采伐人工林转变。

编辑:高梦蝶

关键词:林场;国有;改革;采伐;生态发展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