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纵横 > 正文

住在深圳耕作在香港 一张过境耕作证背后的时代变迁

2013-05-06 08:46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深圳5月6日消息(记者胡凡)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往来深圳香港的口岸通道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特殊通道叫做过境耕作口,生活在深圳边境的村民有着特殊的证件——过境耕作证,他们凭此通过“耕作口”到香港去耕作。

  深圳的边民到香港种田已有百年历史,这曾经是村民们的致富之路。如今,这样持有过境耕作证的边民还有多少?边民们的耕作生活还一如当初吗?中国之声播出特别策划听见中国——《耕作在香港》。

  武警:您好,请出示证件。

  武警:长岭村的。

  记者:我看都会推个小推车哈。您也是过去购物吧?

  边民:对。

  清晨,深圳小梧桐山脚下长岭“耕作口”。边民们拿着特殊的“过境耕作证”,从这儿跨过一座小桥,对岸就是香港。

  武警:请拿好您的证件,请慢走。

  记者:哦,这个就是。

  武警:对,这就是耕作证,过境耕作证。

  记者:跟身份证一样。

  武警:差不多。

  武警:这里的水是梧桐山山脚从这边绕下来,这里直接绕到深圳河。

  记者:这水很清啊。

  武警:这里算是深圳河的源头。

  没电脑,不用扫描,也不用盖戳,过关不到半分钟。比起不远处罗湖口岸的热闹,“耕作口”的清静显得有些穿越。这样的关口深圳还剩5个,持有“过境耕作证”的原住民,不过1800人。

  武警:这对面就一条小桥。

  武警:这桥很有意思,叫“国际桥”。

  武警:这条桥是自己建的。

  武警:对面就是香港的铁丝网。往前走100多米,就是他们的,原来是一条村的,叫莲麻坑村,没划开前其实这就是一条村。

  人们说的这个村子,香港那边叫莲麻坑,深圳这边叫莲塘。两边村子的人都姓叶,今年82岁的叶煌贵是莲塘的老村长,老人满头银发,身子硬朗。

  叶煌贵:解放以前,我们以前住莲麻坑,然后搬到这里来的。我们这里有个口,有堵桥的。那个桥,三个石板搭的。

  记者:三块石板当时。

  叶煌贵:三个石板搭过来的。

  记者:那很简陋了。

  叶煌贵:很简陋的,过去那边种田。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蓝天鹏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