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纵横新闻纵横

一段历史 两种铭记 纪念南京大屠杀电影相继公映

[进入论坛]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中广网    2009-04-23

     中广网北京4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7时35分报道,在日本上百名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的同一天,《南京!南京!》在中国公映,《拉贝日记》也将接踵而来。一段历史,两种铭记;一座城市,两种关注。《新闻纵横》特别奉献:南京 “双城祭”。

    昨天,在日本参众两院196名议员和议员代理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的同一天,以反映当年日军侵占南京为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在中国公映。下周,同样题材的电影、有“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之称的《拉贝日记》也将面世。

    同一题材,同一座城市,《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却将1937年那段历史中的南京拍成了两座城市——“毁灭之城”南京和“救赎之城”南京。在电影《南京!南京》中,“毁灭之城”南京犹如第1937层地狱;在《拉贝日记》中,拉贝等国际友人保护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生命。一段历史,两种表述。当《南京!南京》遇上了《拉贝日记》,我们不禁为这种相遇起了个名字——“双城祭”,祭奠的“祭”。

    《中国银幕》杂志就推出了这样一期“双城祭”特刊,《中国银幕》杂志社编辑杨光就此接受了中国之声记者的采访:

    中国之声:首先,我们想问一个关于片名的问题。《南京!南京!》和40年前一部电影《虎!虎!虎!》,这两个片名很相似,有什么关联吗,为什么都用这种重复性的短句形式做片名?

    杨光:“其实很多观众朋友都知道,南京南京其实是当初日军在攻击南京的时候,放的一个代号,用这种军事代号给人一种很大的冲击感,尤其是他两个南京叠加用了两个感叹号,带给人的那种艺术震撼。”

    中国之声:我们把《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放在一起做比较,我们发现《南京!南京!》更象一部记录片,逼真地再现了一幕幕残酷的场面;而《拉贝日记》更侧重表现对生命的挽救。两部影片在主题上不同侧重,是要分别表达什么内涵?

    杨光:“从《拉贝日记》的片名可以看出是在讲述拉贝这个德国人在南京被战略期间和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所做出的一些对中国人民的贡献,他可能主要的是聚焦在拉贝这个人身上,《南京!南京!》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南京市民在这场灾难中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所感所受以及他们的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和讲述的不一样。”

    中国之声:这两部影片各自有哪些细节画面,可能将成为永远定格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画面?

    杨光:“在《拉贝日记》中有这样的一幕镜头,就是拉贝先生在他的院子里面展开了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把当时隐藏在中国难民藏在里面,而且在拉贝日记中也曾经提到过这一幕,因为我们都知道纳粹党旗,他代表的是一种迫害、一种死亡,但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他却拯救了很多中国灾民的生命,而在《南京!南京!》当中其中有一幕是发生日本设在南京的慰安所当中,当时的情景是很多日本军人在慰安所的空地上很欢乐的唱歌,这个时候突然镜头一转,惨死在慰安所里面的推车被拉走,画面中的音乐戛然而止,在一个很欢乐的气氛中,也见证了一种非常悲惨和一种突然起来的死亡,当时会让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忍,给人一种非常大的震撼。”

    中国之声:两部影片都描写了德国人拉贝,这位南京人口中的“活菩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版辛德勒”,那么,两部电影对拉贝展现的方式一样吗?

    杨光:“也不太一样,拉贝先生作为一个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两部电影有很大区别的,拉贝日记是以拉贝先生为主人公描述,主要是以拉贝的视角来看南京大屠杀这个事情,在这里面可能拉贝先生的形象可能更完整,更重要,他是这个故事的主心骨,但是我们知道拉贝先生并不是南京大屠杀中真正的受害者,也不是真正的主要人物,在《南京!南京!》中就把这个重点放在了我们受害的同胞身上,而这个拉贝先生是拯救者的一员,在某一些场合他会去保护中国民众,但是在有时候他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这两部影片当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秦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