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近年来,以“专家建议”开头的词条屡上热搜,上至退休、买房、生育之人生大事,下至睡觉、吃饭、喝水等生活日常,“专家”总能给出“权威”观点。然而,这届网友可并不买账。近日,#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建议不要在吃饭和睡前批评孩子##专家不建议多用空气炸锅#等热搜频现,网友积攒已久的不满情绪又被激发,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送上热搜。网友在吐槽什么?专家又有哪些话要说?《新闻有观点》对话媒体从业者、热心网友和“中枪”专家。

媒体观察:“最受网友关注的专家建议大奖”花落谁家?

 

某财经媒体作者林美汕搜集了微博上关于专家建议的话题,发现:“大部分的专家建议还是挺专业和靠谱的,特别是疫情期间有一些关于打疫苗和抗病毒的建议,确实给了大家很多指导,只是有个别建议比较奇葩……可能说教味比较强。”

将相关话题根据阅读量排序后,她理出了最受网友关注的专家建议。上至退休、买房、生育,下至睡觉、吃饭、喝水、洗头,“专家”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其中,有的话题因为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而饱受关注,但大部分建议的评论区充斥“站着说话不腰疼”“废话文学”“老妈子式唠叨”等不满。

对于此,林美汕基于数据分析表示:“希望专家提建议的时候,可以多想一想普通人的难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有一个空的建议。如果做不到,其实就像网友说的,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她还从传播的视角补充说,一方面,毕竟热搜只有一句话来吸引大家眼球,所以难免标题党,很多专家建议本身其实有一些道理,如果写成文章给大家看没有任何问题。另一方面,网友更多的是在表达情绪,最近的一些热搜很少在讨论具体问题,但专家的工作更多还是和大家讨论问题,还是会“该建议就建议”。

网友发言: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一些热心网友报名参与了《新闻有观点》的讨论,就“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给出了自己的“网友建议”。

罗恩(网名):“我对‘专家建议’比较反感的方面是‘专家’这个词已经被滥用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的责任。媒体强行将专家分离到大众的对立面,想用‘专家建议’来显示观点的可信度极高,但往往内容质量非常低,到头来反而是专家背了锅。”

荔枝(网名):“在玩梗的背后,我们去看这个事情的本质,网友其实是在进行一种发声。网上的一些行为有时可能比较偏激,但是从根本目的上来讲,网友是想要这些问题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得到回应和解决。”

月亮(网名):“觉得让专家背锅,首先这个锅太大了,其次‘专家’的概念也太大了。专家是有发言权的,无论他们的建议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基本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总有一小部分的专家,他的建议不是那么完美,于是这一小部分的声音就被截取、放大,甚至代表了所有的专家。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更多的踏实做研究、有理有据发声的专家就被大家污名化了。看到一些比较有噱头的专家建议,我可能会去溯源一下言论的完整版,来辨别是专家的问题还是媒体的曲解。”

“被安排建议”少用空气炸锅,专家朱毅:我经常用它烤红薯

 

5月24日,#专家不建议多用空气炸锅#登上热搜第一,引得一众吐槽,新闻视频中出现的专家朱毅本人却是经朋友提醒才知道这件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新闻有观点》中作了回应:“(某媒体)根本没有采访过我,是把我在别的媒体接受采访时的音频做了变声处理,直接拿过来用。”

在热搜中的新闻视频中,朱毅讲解了空气炸锅的原理,一位营养师的观点内容才是“空气炸锅会使一些营养素流失,不建议经常使用”,但该媒体在文案中统一用“专家介绍”统领了这两部分内容。朱毅委屈又无奈:“就是有意无意地引导这句话是我说的,大家都进来骂我了。”她在《新闻有观点》节目中说:“我是经常用空气炸锅的,主要是拿来烤红薯。”

这一现象不是个例,朱毅认为“媒体按照自己需求编写文案扣到专家头上”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为了吸引眼球、有流量,新媒体就要走标题党路子。”对此,她也有“专家”的应对方法,比如特别喜欢直播连线,因为“就那么几分钟,都是原汁原味的,不会有任何的删减,问题就不会太大,其他的就太容易被断章取义或者重新编排。”

谈到整体环境和未来发展,朱毅显得平和、乐观,她对《新闻有观点》说,大家都不容易……(编造专家建议)还是比较小概率的事件,新媒体还是在不断地进步。“如果对专家建议比较疑惑,可以尽量找到它的完整阐述,然后再去想,是要发泄情绪,还是希望得到更为全面、理性、科学的解释。”

监制:郭静

记者:王娴

编辑:曹博 季雅琪 刘晓琛 娜孜叶·木沙江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