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9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今年仍然势头不减。随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其背后的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备受关注。

据业内估算,最早上市的一批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已经处在“退役”期之内。预计今年起,新能源汽车报废动力电池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到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超百万量级。但与之相对的,却是目前尚未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体系。“退役”电池处置链条上还有哪些堵点?业内有何看法?

2015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快车道的起点。来自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仅有7.5万辆左右,而一年后,这两个数字就双双突破33万辆,随后2016年到2018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同比增长持续超过50%以上,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量超过280万辆。按照早期电动汽车电池使用寿命普遍为5年左右,这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已经处在“退役”期之内。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曾表示,这些“退役”的动力电池,利用好是有价值的资源,处理不好则可能变成环境污染的风险,逐渐凸显的电池回收利用问题不容忽视。辛国斌说:“动力蓄电池‘退役’后,如果处置不当,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一般来说,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时,在车辆上可能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但电池的能量残余仍可逐步用在电站储能、基站备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应急照明等领域,进行所谓梯次利用;而逐步退出利用的电池其中含有的镍、铬等重金属也仍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废旧电池应用的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其回收利用受到较大限制。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动力电池属于危险品范畴,运输储存成本并不低:“运输500公里半径内,一个电池包大概的运输费用是400块钱。储存一天,如果按照合规储存一天是20块钱。储存半个月,再运一次,你会发现700块钱就没了。这个电池啥都没干就放那,700块钱就没了,成本太高了。”

同时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电池价格不断下降,过去10年降幅接近90%。这样的背景下,梯次利用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甚至倒挂。但进入回收领域,专业拆解处理价格较高也是不少企业不得不算的经济账。电动汽车观察家联合创始人黄山认为:“电池回收提炼里面的贵金属,这里其实也是一个成本问题。你多少钱收个电池,可以提炼多少出贵金属材料,这个贵金属材料能卖多少钱。这中间必须得有利润产生,利润很薄,那就只能变成企业责任了。”

“谁污染谁处理”是污染防治领域基本原则,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领域也不例外。黄山说,从目前来看,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等一系列链条已基本完善,在强化企业责任的同时,关键还是要让市场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提到的电池的整体溯源,电池整个使用过程中也是可以被看到它的使用情况的,到‘退役’之后,电池供应商或者说专业的电池回收企业,他们来进行利用或者拆解,这种主体的流程或者说市场结构是存在的,但是处理能力现在到达了一个什么阶段其实是不太好评估的。最大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一个经济性的问题。其实今年动力电池回收这个行业非常火,说明市场在起到作用。一旦经济性产生,就会不断有企业、不断有技术投入到这个领域里。”

同时,必须提升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价值,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震坡认为,如果要把“退役”电池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程度,电池寿命必须提升。对于准备梯次利用的电池,要提前创造相关条件。王震坡说:“你的寿命长,那么梯次利用环节可用的周期也长,这样把应用周期拉长了以后,在各个周期里面的成本自然就分担下来了。在整车电池包的设计环节,应该兼顾和考虑到后面的梯次利用应用场景。就是在电池包设计初期就考虑它,这样可以降低后续电池的拆解、重组成本。所以说我觉得,应该在电池包的设计规范和准则里面就有这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