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黄山10月23日消息(安徽台记者孙玲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7月7日,安徽黄山市遭遇持续大暴雨形成山洪,始建于明代的屯溪镇海桥被山洪冲毁。镇海桥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西出口处,又名老大桥,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始建,镇海桥是屯溪历史重要的建筑标志,是安徽省不可多得的明代大型石拱桥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镇海桥被冲毁的一幕被视频记录下来,引发了不少人对于这座充满记忆的屯溪老大桥的怀念和痛心。

  大桥被冲毁后,关于大桥的修复各方便立刻开始了讨论,也开始了一些前期工作。最先从8月11日左右开始,大桥的构件打捞工作就开始了。为了更好地打捞大桥的石料构件,上游还进行了拦水,降低了新安江中心城区屯溪段的水位,方便打捞。经过19天的打捞,到8月30日,石料构件打捞工作结束,工人在对桥体两端护岸继续加固。9月初,屯溪镇海桥修复项目计划书通过了专家组论证。

  日前,屯溪镇海桥修复项目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工程总概算约498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文物本体修复及两侧驳岸修复加固。

  23日,古桥修复取得新的进展——修复项目已经进行了招标,即将动工修复,预计2021年底完工。

  本周,修复项目开标,共有3家文物保护一级资质的企业参与投标,目前中标候选人正在公示当中。

  除此之外,根据项目要求,镇海桥修复项目的设计方案也报送至安徽省文物局。修复项目设计方安徽徽州文物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副经理王宏山说:“一个月前,国家文物局委托安徽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屯溪镇海桥修复工程文本进行评审,专家原则同意该文本。我们正在根据专家意见对文本进行完善,预计10月底将完成修改,并报送安徽省文物局进行备案。”

  根据计划安排,修复项目本月开始施工,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存文物价值,还将进行桥梁结构、防洪等方面的专项论证。王宏山说:“修缮工程设计是以文物保护法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导,以真实性、完整性、最小干预原则,坚持不改变文物建筑原有的建筑特征,尽量最大可能地保存原有的历史信息,力争在修缮工程全面完成以后,能够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镇海桥的历史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更是为了留住这座古桥承载的400多年历史、文化,在洪水退后的8至9月份,黄山市以安全第一、尽力保护为原则,组织了构件打捞,避免对打捞起来的古桥构件造成二次损伤。记者在打捞现场看到,打捞机具都加装了特殊防护,也有专家在现场对打捞上来的构件进行识别和分类。黄山屯溪镇海桥散落构件、石料打捞工程总监曹越说:“我们打捞上来的构件还按照镇海桥(构件)的摆放,根据原来六墩七孔进行分类分区域推放,这样是为了更好地对古桥的构件进行保护,而且也便于下一步古桥的重建工作。”

  预计明年汛期到来之前,将完成古桥桥基、桥墩等基础部分施工。古桥所有工程力争在2021年底结束。王宏山说:“最大程度上做到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使镇海桥在建成后形神兼备,并达到具有真实性、可读性的目的。”

  对于镇海桥的修复,无论是黄山市民,还是古建、徽学专家,普遍希望能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往昔风貌。黄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蒋劲华说:“这个桥实际上是个‘时间老人’,见证了这段历史,承接着昨天,连接着今天,并且还要走向明天,所以对这个桥我们投入了很多情怀在里头。”黄山市民邢许俊说:“这个桥还是很有名的,是我们黄山人感到很骄傲的地方,既是历史,也是文化。”

  黄山市徽商研究会副会长张建平,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徽州古建保护,拍摄镇海桥的时间跨度近30年。他希望镇海桥的修复能做到“外表如旧,内里坚固”。他说:“现在我们有这样的技术,而且构件都在,图纸也在,修的时候应该按原样子修,遵从历史的风貌。外表的部分一定要保持原有的风貌,但是桥体加固、中间的部分,如果想更加牢固一些,可以用现在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