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4月27日消息(记者张秋实 安徽台记者吴晶晶)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受疫情影响,近期教育培训消费类咨询投诉数量明显增多。安徽省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教育培训消费纠纷多退费难,消费者要警惕教育培训机构模糊退费规则,不要轻易将身份证、银行卡等账号留给商家,避免权益受损。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也逐渐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不过,据安徽省消保委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的咨询投诉数量明显增多。安徽省消保委在对相关投诉进行梳理后发现,这类投诉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务员培训、学历教育、中小学校外辅导、技能培训等四个方面,投诉占比高达79.1%。安徽省消保委投诉部工作人员孙初表示:“这四方面占比大约接近80%,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些知名的,甚至国内连锁的公务员教育培训机构,多次出现‘多收费用、拖延退款’等方面的投诉,还有一些研究生教育机构涉及‘虚假承诺、拖延退款’等,比如他承诺别人可以考上,但最后考不上了,他就要么改名称,要么以公司倒闭,资金不足等理由拖欠消费者费用,就是不退。”

  从投诉的问题分析,霸王条款、虚假承诺、违规经营、拖延退费等问题突出,消费者反响强烈。在实际的投诉案例中,一些经营者存在拒绝消费者更改格式合同内容、不允许消费者试听课、不明确培训地点、环境以及师资力量等问题。而在一些预付式消费中,则存在商家夸大宣传吸引客源、拒不兑现宣传承诺、设置霸王条款、诱导消费者办理各种贷款、商家倒闭跑路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安徽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一定要选择信誉良好的机构。孙初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或相关的平台,查看教育培训机构的信誉、口碑。对该类机构的师资力量、加盟信息做核实,对机构教学环境做实地考察。”

  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商家存在压缩减少课程、线下培训改为线上培训等行为,培训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及时和商家做好沟通协调,必要时可以提出取消、变更培训服务,如退费、补课等。不过,缴费容易退费难,很多培训机构退费规则模糊,也是消费者维权的一大难点。退费,从法律层面分析,就是提前解除合同,如果一方不同意,则需要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来定,如果需要强制解除合同,则需要消费者举证对方存在违法情形。因此,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慎重签订合同。

  孙初说:“把经营者有关宣传和口头承诺写入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如果消费者一方认为商家的违约金过高,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进行调整,消费者需要做的就是别轻易将身份证、银行卡等账号给商家,要留心对方下载的是什么软件、签订的是什么合同,尽量避免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