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静观]高考中的旧闻

2018-06-09 17:43:00来源:央广网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昨天落幕。迟到、忘带准考证、走错考场,三种旧闻,悉数出现。

  据澎湃新闻,7日,安徽蚌埠一高考考点门口,民警拉起警报开车送考生,把将要迟到的考生准时送到考场。据《滨州日报》,8日,山东惠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在惠民县第二中学门口接到考生求助,称自己的身份证及准考证全都落在惠民县第一中学,交警开通绿色通道,部署警力,于10分钟内将该学生连同考试证件一并及时送回考场。据《深圳特区报》,7日,一名应在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参加考试的考生早上先去了福田中学,发现不对后匆忙打车转场,但遇到堵车,最终晚到25分钟无法进场。

  迟到,忘带准考证,走错考场。网友们坐等的冷笑话,偏偏又都让人等着了。

  “紧张到无以复加以至于忘了核对带没带身份证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坦白说,上新闻的孩子们更大概率的心态是,“觉得出不了什么岔子,不就是一场考试嘛”。依靠高考改变人生轨迹的我们难以置信——一生中的这两天,恨不得上十个闹铃、六点一过就两眼圆睁不敢再睡,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考试前,怀揣朝圣般的心情,不但去考场踩点,还把教室分布一一记下,这不该是每年的例行公事吗?准考证全家围观,出动或最稳定的汽车,或最不容易堵车的自行车,甚至在考场附近早早订好酒店客房……不是所有正常家庭的郑重和俗套吗?

  很显然,未必是了。高考不再是“独木桥”。考前、考后的多元选择,乃至名落孙山后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就业渠道,都让这场考试与命运的关联度,一再减弱。不知该将此归功于“成功标准”的教育,还是考前解压的心理按摩?我的高考前,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他藉此告诉一屋子焦灼的孩子,哪怕如诗人张继落榜,仍有百十途径为世人知道。但成年后我回味粉笔落下时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老师吞下肚子的另外半句话是,在这场最公平的考试中自证努力和天分,并从此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这才是一艘飞船倒数读秒时的原始使命。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那是达标未遂时的侥幸,那是飞船运输的应急降落伞包。

  安徽蚌埠考生在警察护送下最终没有迟到。这条新闻是关于考生的大意、民警的尽责的,而这条新闻里的另一句话是“考生的母亲当场下跪感谢民警”。视频中,孩子已进考场,母亲不断抹泪,怀着巨大庆幸两次跪下,重重对民警磕头。

  我并非神化一场考试,我只诧异于有人对一场重要性不言而喻的考试的轻慢。这是高考恢复的第41年,政策春风化雨、父母学会了更含蓄地表达,但高考的含金量没有变,人性的美和丑也没有变。你相信吗?那位安徽妈妈在磕头前,一定还在对孩子说,“好事多磨,轻装上阵”。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把父母代为承担的压力视为不存在,把父辈酸楚的人生经验当作浅薄的笑话。(记者沈静文)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