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院士学术报告会:潘建伟、武向平等科学界大咖分享研究成果

2018-05-29 17: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9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儿时仰望天空,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当科学家的梦想,但真正能成为科学家的人少之又少。在今天(29日)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上,全体中国科学院院士、部分受邀参会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齐聚一堂,被一些媒体称之为“世界最聪明的人”的聚会。

  今天的大会上,潘建伟、武向平、谭铁牛等科学界大咖现场作报告。量子信息技术、天文望远镜FAST、人工智能……这些中国乃至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就由他们向公众“接地气”地作介绍。这些科技到底先进在哪儿?将给未来的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改变?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哪些高科技亮相?

  潘建伟:第二次量子革命将带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

  当天,上百名科学家齐聚一堂,给大家带来了一堂高端的数理化生课。说到高端科技,量子通信必占一席之地。2016年,我国“墨子号”成功升空后,“量子技术”这个名字走进人们视野。由此被大家熟知的“量子之父”——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当天向大家分享了这一高端科技。他从第一次产业革命说到当下的科技革命。他认为,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将会带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

  潘建伟表示,其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很多精致的技术。“一是高精度的俘获指向技术,二是近衍射极限的发散角,可以保证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它的能量分辨率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如果有人在月亮上划亮一根火柴,在地球上通过这个仪器可以探测到。”

  作为量子调控技术的系统性应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在内的量子信息技术可以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的瓶颈,成为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的源泉,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战略力量。

  潘建伟介绍,自去年的成果发表之后,今年他们又有了较大改变:去年的结果是只能产生1000个密钥,但现在每秒钟,比较稳定的可以达到10万个密钥,甚至可以达到几十万个密钥。除此之外,也可以用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分发,实现空间尺度的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检验。

  展望未来,潘建伟指出,在未来量子中继的支撑之下,可以形成一个天地一体的量子保密通讯的网络。结合其他手段,在地球上就可以观测到木星轨道上的车牌大小。

  武向平:FAST处于调试阶段 “世界巨眼”SKA明年开建

  除了以“墨子号”为代表的量子技术备受关注,近两年,坐落在中国贵州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大会现场,天体物理学家武向平院士先向大家澄清了很多对“中国天眼”夸张的说法。他说,FAST目前还没有正式工作,还在调试,但是关于其“重大发现”的传说非常多,比如“霍金发出警告称‘中国天眼’会招惹外星人,引来灾害”“‘中国天眼’轰动世界,日美欧直接跌落神坛”等。所有这些所谓的“重大发现”都是不对的!“中国天眼”真正的发现是,在调试阶段第一次在中国的国土上发现了脉冲星。

  而武向平今天的报告主角其实不是FAST,而是SKA。如果说FAST是“中国天眼”,那么SKA可以称得上“世界巨眼”,它是全球射电天文学家已经着手建造的下一代超级射电天文望远镜,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的科学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和建造。

  武向平说,首先将建10%的SKA,明年开始建设。先建13万只小的天线,建200只蝶形天线;到2025年建完第一批后再完成剩下的90%,建130万只天线,250个致密阵、2300只蝶形天线,在2030年全部完成。

  武向平介绍,通过这个“世界巨眼”,希望找到宇宙中存在的地外文明或者生命的起源,希望解决宇宙的磁场起源问题,希望看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谭铁牛: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

  而无论是微观世界的量子还是宏观世界的宇宙,于普通人而言似乎遥远,要说到百姓熟悉的前沿科技,人工智能一定算其中一个。当人工智能开始渗透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开始有了科幻电影里的担心,人工智能将来是否会变成不受人类控制的“魔鬼”?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专家谭铁牛院士介绍,当前的人工智能,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他在现场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这个横幅,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把它理解成“欢迎新老师 生前来就餐”,一定会把它翻译成“欢迎新老师生 前来就餐”。而且大家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大家可能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横幅,可能是个新学期的开始或者是一个新食堂的开张。而人工智能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谭铁牛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但是距离“很好用”还有诸多瓶颈。他强调,高科技本身没有“天使”和“魔鬼”之分,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人类自身。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