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家庭每年存放过期药多达1.5万吨 建立回收法规迫在眉睫

2018-05-24 18:0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据统计,全国家庭里面存放的过期药每年可能会多达1.5万吨。这当中就产生了新的问题,哪里才是这些过期药的合适的归宿?如果处置不当,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据央视报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民家中有过期药品,存放的情况相当普遍,根据一家药企发布的数据,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三年以上,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
  多数市民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方式与普通垃圾并无区别。记者在大部分药店询问药剂师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答复。过期药品真的能当普通垃圾处理吗?
  专业人士表示,抗生素类的药品在环境中不容易降解,进入到水体当中会长期地存留,甚至再进入饮用水系统中,影响不容忽视。
  除了危害环境,一部分过期药品还可能非法流入市场。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商贩回收二手药品和高档药盒。通过二手药交易市场流通到农村小诊所或假药生产厂家,再以低价转卖给消费者。
  过期药不能够当普通垃圾丢,究竟该如何处理呢?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过期药品是属于危险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则将过期药品归于劣药,要禁止生产和销售。记者查阅了相关法规,但是并没有找到规定如何回收和处理的条款。由谁负责,又该如何处理过药也没有规定。
  专家表示过期药品作为有毒废物,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高温焚烧,但是收集的环节需要建立回收储存流通等多个环节,需要完备的回收体系才足以支撑。
  基层的食药监部门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的部分区域,其实已经尝试建立了相关的回收渠道。在北京市南郎社区居委会,记者找到一个过期药品回收箱。虽然这个社区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箱已经有几年了,还是有许多居民表示不了解这个渠道。
  目前我国家庭的过期药品缺乏法规保障,同时还存在着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民众回收意识不强等问题。那么对此该如何解决?
  专家表示,解决过期药品问题,首先要从源头遏制过期药品的过度产生,其中最主要是减少医生开大处方,要坚持按病情给药,杜绝患者指导医生开药的情况。越是急诊处方或急性病感冒、发烧、拉肚子、头疼的药使用率利用率越低。在门诊,如果患者患有这类疾病或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可以少开药或用小包装药。
  此外,建立完善的药品回收的管理法规也迫在眉睫。明确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同时通过财政方面的补贴,支持更多药品企业和生产厂发挥自身优势和责任参与到药品回收的市场行为中。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