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月宫一号”志愿者出舱 封闭生存370天创世界之最

2018-05-15 18:5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白杰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15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月宫一号”完成370天的封闭实验,四名志愿者带着他们在“月宫”实验舱里种植的胡萝卜、西红柿等走出舱门。这是目前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目的是探索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的技术保障。“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表示,这次实验对于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鼓励年轻人利用后发优势,作出更大的贡献。

  

  志愿者在“月宫一号”内种植的蔬果(王震 摄)

  4位院士开启舱门,4位志愿者走出“月宫一号”实验舱,手里捧着他们在封闭空间内种植、收获的胡萝卜、西红柿等蔬果。2014年5月中国之声曾经报道过“月宫一号”的第一次封闭实验,3位志愿者在舱内生活了105天。而这一次是8名志愿者分成两组,第一组前60天和最后110天,第二组中间200天,总共370天,有两次轮换。刚刚出舱的志愿者高寒介绍,这是要研究轮班对系统的冲击以及对人心理的影响。

  

  志愿者走出“月宫一号”舱门 (王震 摄)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月宫365”实验首席科学家刘红介绍,志愿者在封闭舱内大致都会经历新鲜、焦躁到平静三个心理阶段。第二组的志愿者伊志豪说,相对而言,在整个过程靠近2/3的阶段会觉得时间过得比较慢,“是一种‘啊,进来好久了,还有多长时间能出去’的感觉。”

  为了考验他们的心理状态,刘红特意在原定的365天之外,临时延长了5天,“他们本来期待的是5月10日出舱,但我告诉他们,还要加5天班。这个时候他们心里会有比较大一些的波动,就会问为什么。我告诉他们,如果现在是在太空站,由于各种气候问题或者技术故障,飞船飞不了,不能回去了,还要多呆几天,怎么办?难道要跳下飞船吗?他们心理上认可了,也就接受了。”

  跟上一次封闭实验一样,志愿者要在跟外界隔绝的环境里过自给自足的生活,除了一开始带进去的肉制品之外,主要还是靠养黄粉虫作蛋白质来源。这一次植物舱扩大,能够种植的蔬菜水果种类和数量都增加,他们的“闭合度”提高到98%,相比上一次的97%,志愿者伊志豪说,提高这一个百分点,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月宫一号”里能上网,但叫不到外卖和快递;避免产生油烟,做饭要清淡;还要尽量提高废弃物处理率。志愿者还经历了“关窗期”的考验,在恒温和失去自然光节律,“不见天日”的环境里,研究对人类生物钟和情绪的影响。密闭的实验舱,植物生长靠专门设置的红蓝光,人的呼吸就靠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空气质量指数只有个位数,不用担心PM2.5,倒是出舱之后要戴上口罩,并且到医院隔离观察一周,检测各项生理指标。

  刘红介绍,这一次的四男四女八名志愿者特意选择高矮胖瘦等不同的身体状况,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而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把微缩版的“月宫一号”送上中国的空间站:“我们会做很多个,在地面上有一些,然后会搭载到空间站,会搭载到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这个是小型的,里边没有人,通过天地对比,可以获得矫正参数或者矫正模型,来矫正目前有人实验获得的参数、模型以及计算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设计给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的生命保障系统,不久的将来,也许你六七十岁的时候,会有机会去月球度假。”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