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南京一妈妈发起学前“教育实验” 不上课在“森林”里“撒欢”

2018-04-13 18:0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4月13日消息(江苏台记者沈杨)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南京,有这么一群小朋友,他们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却每天都不用上幼儿园。他们都加入了南京一位妈妈发起的“教育实验”:未来森林实验室。在那里,他们不上课,只是每天捉虫子、捡蘑菇、看蚂蚁、在森林里做游戏。他们管这叫“亲近自然”。

  推开浅蓝色的小栅栏门,走进洒满阳光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穿透屋顶的朴树,“未来森林”老师侯宇燕告诉记者,在重建阳光房的时候,为了把树屋完好的保留下来大家还费了不少功夫。营地就在南京紫金山脚,小朋友们沿着小溪、树林,一路走、一路好奇:小雨之后,小蚯蚓为什么会从泥土里爬出来?水为什么往下流?老师在一旁不断解答。来到常来的池塘边,一起捞蝌蚪。

  看完了蝌蚪,别忘了放生。接下来,孩子们在宽阔的草地上踢场球,放肆奔跑。10个孩子、3个老师,远离“排排坐”模式的野外课堂,“未来森林实验室”每天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在自然中玩耍。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回到营地后,除了吃饭、睡觉,他们也会做游戏、学数学、唱英语歌、看绘本。

  “未来森林”采取混龄教学,最大的五岁半,小的两岁多。每次外出,大些的孩子都会牵着弟弟妹妹一起走。年龄最大的小朋友叫小宝姐姐,小宝妈妈说,老大已经初中了,当时选择时,就想找一个非传统幼儿园。她的想法是孩子有自身发展规律,一味拔高不一定有好处,想循序渐进。她说自己也有大孩子,都是一路这样走上来的,小小孩的模式也不会差。

  这种“解放天性、亲近自然”的教育模式,在芬兰、德国比较多。德国有大约700家“森林幼儿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整日在户外活动。黑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葱郁的黑森林。

  有着多年幼教经验的侯宇燕说,普通幼儿园进去以后先要学规矩,让孩子乖乖坐好,听老师的话,这样对孩子未必是好的。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是她创办“未来森林”的初衷。她认为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不管大人把答案告诉他还是敷衍两句都是不合适的。她主张陪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南京市逸仙桥小学老师赵昌竹认为,“亲近自然”是一种探索,但“放养”同时,也要为孩子做好日常习惯、集体相处的培养,以适应以后的小学生活。他表示:“这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征,但是也会有些担忧,如果长期这样学习,进入小学会不会不适应。小学面临着新的变化,包括与人交往、学习内容的变化,这是我们在幼儿园阶段需要准备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殷飞说,这种模式适当弥补了当下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有人提出孩子有自然缺失症,渴望自然又害怕自然,这种灵性被扼杀了,这种探索可以提倡。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在这个过程中,要从幼儿发展系统平衡的角度考量它的课程,孩子应该有提升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成长(过程)。”

  殷飞说,希望更多幼儿园挖掘身边资源,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探索自然的机会。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