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地方GDP“脱水”中央统一核算 破解中央、地方数据“打架”

2018-02-17 17:0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贾立梁 宝音)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岁末年初,是盘点一年来收获的好时机。继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经济增长情况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地方经济数据。然而,今年各地公布数据的同时,却更加强调要“挤出水分”。“挤出水分”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数据缺乏可信度?地方数据和中央数据打架的问题何时能够真正解决?

  继新华社报道内蒙古自治区“自曝家丑”,承认财政收入虚增空转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日前公布2017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公开了虚增详细额度,初步统计,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下降14.4%。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说:“2017年,剔除虚增因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6%,非税收入占比由上年的33.8%下降到24.4%,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有媒体据此测算,这意味着2016年内蒙古虚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504亿元。布小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化解政府债务实行绩效考核,建立债务偿还和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对化债成效显著的,通过转移支付予以激励;对违法违规举债、化解债务不力的,进行追责问责。

  事实上,不仅是内蒙古地区,包括辽宁、天津等地都承认过近年来一些数据存在水分。在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唐一军表示,尊重经济规律,做实经济数据,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褚丽萍近日说:“我们围绕着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且制订了统计执法双随机的抽查制度,还有统计的违法举报制度等等。”

  在此情况下,有分析质疑,中国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包括中国GDP近年来6%以上的水平含金量有多高。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回应,首先,中国统计是依法依规的。对一些地方造假的数据正在核实当中。数据的最终修订和公布,要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进行。“对于历史上可能存在数据不实的地方、企业和单位,国家统计局要求依法依规地发现问题、核实问题、解决问题,包括修订和公布数据也要依法依规。同时,对于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目前仍然发生的弄虚作假和统计造假行为、统计违法违规现象,不管是虚报、夸报,还是瞒报、拒报,都要依法依规处理。”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部分地方不等于所有的地区,过去由于经济数据承担了它们本不该承担的“政绩考核”功能,导致一些地方在公布数据时,存在虚高的情况,但是,今天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观,地方政府表示挤出水分,正在开始逐步正视自己的问题,对中央制度数据时也将更有参考性,这种做法应该值得鼓励。“我们更多把它转到发展的质量、民生的改善、结构的优化,让它没有意义再去在GDP上注水和弄虚作假。”

  据了解,为降低部分政绩观扭曲的地方官员对数据的干扰,国家统计局早已改变“层层上报”的数据采集方式,要求基层企业用联网直报系统,在“两点一线”模式下,将原始数据直接传到国家数据中心。自2011年起,中国GDP数据就已经开始完全基于“直报”数据来生产。另一方面,也正在采用包括电商平台数据、银联卡交易数据等大数据方式来保证中央数据的准确性。宁吉喆透露,2016年地方加总的地区生产总值就比全国数据高出3.6万亿元。未来,为解决中央数据和地方数据打架的情况,明年起将实行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19年就要结合第四次经济普查开始正式实施,时间紧迫。”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