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引关注 医生提醒做好流感预防工作

2018-02-13 17:3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记者车丽 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几天,一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引发不少人的关注。文章中,一位生活在北京的中年男子将岳父从患上流感到去世,短短29天的经历详细记录了下来。除了感慨和同情其家人求医过程中的种种无奈和彷徨以外,更多人的心里还会产生不小的疑问:小小的流感真的能致命吗?作为健康人,该怎么来预防流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在春季和冬季容易在人群中流行,高热、畏寒、全身肌肉酸疼、乏力等是流感的典型症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兴旺介绍,这些症状和普通感冒有所区别。“普通感冒,一般体温是37度多,不超过38度,甚至有的人不发烧,比如着凉,或者最近比较累,觉得不舒服,流清鼻涕,打喷嚏。而流感,没有原因的发高烧,头疼,有时伴有咳嗽、嗓子疼、全身酸疼、关节疼等症状。”

  从临床上看,流感容易引发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或者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加重,个别高危人群可能会导致死亡。文章中,作者岳父的死因就是流感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李兴旺表示,由于流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发现症状后要及时就医。“尤其是高危人群,马上要到医院去看病,能够及时吃上抗病毒药,两天以内是最佳时间,过了这两天再吃效果可能会差。到医院去要戴上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介绍,尽管致死是流感的特点之一,但总体来说,流感以轻型病例患者为主,大多数患者过几天就会自愈。只有极少数患者会非常严重甚至死亡,这取决于病毒特点,也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差异有关。冯子健认为,文章中的单个病例不能作为对整个疾病的认知依据。对公众来说,做好流感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建议大家勤洗手、戴口罩、通风换气等,这都是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和疫苗的预防保护作用相比,不如疫苗的效果好,疫苗仍然是最好的预防手段。所以,建议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像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都要接种。”

  冯子健介绍,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北半球,每年11月中下旬开始到次年2月份是流感流行的高峰季节。因此,流感疫苗受种者要想得到更好的保护,建议在11月份之前完成接种。“接种季节在每年的8月份到11月份。在整个流行季节里,如果9-11月份没有完成接种,仍然可以在流行期接种,一直到明年3月份之前都可以再接种,仍然可以获得保护。”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