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科学工作者应学点哲学

2018-01-08 17: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十年来,中国曾面临数次重大疫情的侵袭,每次都是一个瘦弱的身躯挡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带领他的团队将病魔抵御在国门之外。他就是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侯云德不仅是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同时在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也有着极其深厚的造诣,从初中起立志学医的他六十年来如一日,将毕生的精力献给科技创新和疾病防治事业。

  作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专职技术总师,侯云德领导全体专家组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我国历次重大疫情。侯云德的同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董小平表示:“专家组组长并不好当。专家组长是坐在火山口上,控制不好,首当其冲就要被质疑,确实责任重大、压力山大。碰到难做的决策,侯老师的确能够把握疫情动态、疫情走向,而且能够采用最佳方式,而非最厉害的方式去做这件事。”

  2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侯云德挺身而出,针对防控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多学科的协同攻关研究,取得“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法人代表武桂珍指出:“他依据文献和初步的研究结果,果断地提出了甲型流感疫苗一次接种的免疫策略。这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当时没有人可以这么做。这使我国能在全球最早完成临床试验,解决疫苗短缺的问题。”

  如果疫情的控制和消灭更像一场遭遇战,那么,侯云德不仅保持着迄今为止的不败战绩,还为我国搭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他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全面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登峰表示:“在侯院士的指导下,我们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建立了72小时内鉴定300种已知和未知病源的检测筛查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已应用于传染病常规的监测工作和应急工作中,在突发疫情处置重大工作中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除了在传染病的综合防控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侯云德还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的开拓者。1956年,他曾经留学前苏联,在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正是在那里,侯云德崭露头角,“那时,我一到那里,那边的动物房有问题,全部动物死光,小白鼠全死了,原因不明。我决定把这件事情解决了。后来,发现是仙台病毒在小白鼠里流行。”  

  侯云德在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导致小白鼠死亡的仙台病毒有不同的变异株,并证明了它对人的致病性;同时侯云德还发现该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上的急性细胞融合现象,并阐明了机理,“我当时提出解决办法是把所有的动物杀光,全部彻底消毒,停一个星期再重新开始。原因弄清楚,切断传播源,后来就好了。导师还没给我题目,我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凭借这一系列的开创性成就,侯云德被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史无前例地直接获得了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侯云德发表的学术论文竟达17篇之多,苏联的专业杂志的编辑甚至来到研究所探问:侯云德是谁?

  武桂珍谈介绍:“在留苏的三年半时间里,他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常常学习工作到深夜,几乎每天都是全研究所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

  1990年,他独自编著了专业跨度极大的《分子病毒学》一书的全部章节,这部100多万字的专著系统介绍了各科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概括了国内外及作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80年代国际上分子病毒学的研究进展,是我国病毒学界的一部最为全面、系统的病毒学专著。中国医科院病原所所长金奇是侯云德院士的学生,他谈到,侯院士在编写的过程中,也不忘给学生们足够的锻炼机会,“我记得当时让我写一章关于腺病毒的。结果我花大力气写出来后,发现侯先生完全没用我们写的东西,用的都是他自己写的。当时心里还想老先生既然要自己写何必让我们花费大功夫。后来我们也意识到,侯先生是通过此举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让我们好好复习、总结。”

  侯云德还是我国生物基因工程药物的奠基者和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的引领者,他所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不仅已经应用于上千万患者的临床治疗,而且成功替代国际进口产品,并产生数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十分感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生物技术发展。只有侯云德院士这类大家才可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奉献四化业”,侯云德曾赋诗明志,字里行间写满了殷殷报国情。他曾经说,学习病毒学的目的,应该要预防和控制病毒病,为人类作出更加切身的贡献,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对他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科研生涯最好的概括,“马克思有句名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在于改造世界。一个科学工作者,要学一点哲学,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规律的规律,它能够指导你,进一步向前走。”

编辑: 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