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舌尖上的中秋:月饼里蕴含传统文化的温暖与感恩

2017-10-04 17: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记者贺威通 安徽台记者张建亚)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又到一年中秋时。中秋佳节融合了中华民族历史、人文、风俗及生活习惯等很多元素,但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组成元素当然是月饼了。月饼制作工艺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口味也不断推陈出新,但近年来,手工月饼“回潮”,传统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寄托相思、怀念家乡的媒介,月饼承载了人们“舌尖上的记忆与情怀”,那独属于月饼的清香,仍是传统的带有旧时记忆的美好。

  中秋到,吃月饼。传统月饼仍在食客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红白莲蓉的蛋黄月饼、五仁咸肉等月饼,从用料到配方,再到制作工艺,大多保留着几十年前的传统。这种坚守不只是对老味道的思念,更是一种传统的印记。近年来,作为中国传统月饼代表之一的徽式月饼,又重新受到人们的追捧。中秋将至,位于安徽休宁县万安老街上的一家传统月饼店,老板程贵生仍然坚持手工制作,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案板上,程贵生和三个师傅分工协作,擀面、切面、包月饼,有条不紊。案板上放着梅干菜馅料,这是程师傅家的招牌月饼——梅干菜月饼,买的人也最多,“这个菜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自己下田去搞,晒干之后再拿到现在来做。”

  程师傅有着40多年的老手艺,2001年和妻子自己开了这个小作坊,按照传统的手艺和配方做徽式糕点、顶市酥、月饼。这两年,店在朋友圈里一下就火起来了,不过,程贵生夫妇没有再扩大人手,还是坚持每天做2000个月饼的量。前来购买的食客洪海利说,看中的正是它的美味和所代表的传统情怀,“我们小时候就吃这个月饼,所以经常过来买。现在越来越精细,包装也越来越好看,我们买的多,都预定了五十斤了,送给别人,还有自己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味可口的中秋月饼都是用炉火或烤箱烘烤而成。但是在山西闻喜,人们都会制作一种与众不同的手工月饼---蒸月饼。

  在闻喜县上岭后村村民高完梅的家里,她和她的家人们在准备蒸今年的中秋月饼。与现在做法不同的是她们的月饼是现蒸出来的,“我们蒸的月饼分两种,一个是糖月饼,一个是菜月饼。糖月饼里面包的是核桃,还有花生豆、芝麻、红糖。菜月饼里面包的是韭菜鸡蛋馅的。”

  磨面、拌馅、压模、上笼,半个小时后,整个屋子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麦香味。在每个月饼的中心点一个红点之后,充满吉祥寓意的蒸月饼就做好了。中秋节“蒸”月饼的习俗在闻喜已经一代一代沿袭多年。当地盛产小麦,人们对面食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村民薛新爱说:“菜月饼代表着健康,糖月饼代表着甜蜜,希望我们全家人生活的甜甜蜜蜜、健健康康。”

  从北到南,制作手工月饼的传统,一路延续着。今天一大早,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的刘晨就开始忙碌起来,为亲朋好友赶制传统手工月饼,“现在爸妈老了,我也想尝试自己做月饼,给他们尝尝,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在案板上,用于制作月饼的精面粉、鸡蛋、白糖等十余种配料一一备齐,从准备馅料、包馅、制形、烘烤、出炉、包装等每一道工序,她全部都是手工完成。硬皮硬馅、酥甜爽口,有嚼劲、不黏牙、特别香,“让各种香味通过反复揉搓、相互渗透。配上板栗、五花肉等原料,那香味更浓郁。”

  自古以来,月饼就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中秋节从买月饼开始,在吃月饼中结束,贯穿始终的是中华民族对于团圆的美好期盼;还有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对社会的温情与关爱。月亮饼是江苏常州的中秋传统美食,包上馅料,擀成薄饼,油煎而成,有甜有咸,做工讲究。常州钟楼区五星街道白云社区的社工曹冬梅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做月亮饼,自己也会帮忙打打下手,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做月亮饼。今年中秋,社区组织他们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制作月亮饼,“月亮饼的寓意比较好,考虑到年老的人口感比较清淡,我们就做了青菜的。”

  看到社工们在厨房里忙着擀皮儿、和馅儿做月亮饼,80岁的孙留芳老人十分高兴,以前在家过中秋,月亮饼是一定要做的,始终想着那一块月亮饼的味道,“月亮饼也没人来做过,这是第一回来做,真的特别好。社区的人来看看我们,大家都蛮欢喜的。”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中秋;月饼;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