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莫言评价时下“IP热”:这是一个好现象

2017-08-25 17:2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小说等文学作品被改编成戏剧、歌剧或者电影是常事。而广泛被看好的文学作品等,现在又有一个新的名字叫“IP”。由这些IP改编、开发而成的电影往往更具吸引力,商业价值更高。但是,由于市场本身还不是特别成熟,常常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一方面网络文学套路化,另一方面,很多本来很好的作品改编上映后,反而价值得不到发挥。近日,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围绕这些热点话题给出了他的答案。

  IP的英文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指知识产权,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IP可以是文学作品、漫画、动画、电影、话剧、游戏,甚至只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网络热词,只要有足够的人气,就可以后续衍生为电影、电视、游戏、音乐、动漫、文学、周边创意等各种文化产品。大家熟悉的《甄嬛传》《盗墓笔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都是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

  莫言虽然多年来一直在传统文学领域拥有较高地位,但他并不反对这种新生的业态。反而他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它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被广大观众、读者所接受,“文学无论多么高尚,还是要变成一个商品来存在和营销。”

  有的作品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最终只能丧失生命力,在大家的视线中消失。

  在莫言看来,没有一个作家写完了小说是不想被人阅读的,也没有一个诗人写完了诗歌只给自己读,“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播得更加广泛,能够被改编成更多的文学样式、艺术样式,然后供给广大的受众。”

  IP之所以受欢迎,很大原因是其传播力较广。因此,有人重金收购或者疯抢版权,导致版权市场有时会呈现一片混乱。《鬼吹灯》系列由于写作上的中断,IP权益被分成了两部分,前四部和后四部的电影版权被分别出售,这样就出现了两部《鬼吹灯》电影,分别由陆川团队和乌尔善团队拍摄。可以说,正是《鬼吹灯》的巨大价值,使得各方势力都想分一杯羹,导致版权市场中总是纠缠不清。这也让很多人对IP这个概念有了负面印象。

  对此,莫言则比较乐观。他说,“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都是难免的,它会自我调整。有的人现在花几亿来买一个作品的版权,是不是很蠢呢?这个很难评价。接下来人们在购买或售出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理性,这个是肯定的。”

  IP如此受欢迎,那么,有没有捷径可以直接变成这样的IP或者很受追捧的文学作品呢?

  莫言的回答是,有,文学是可以教的,“怎么样写小说,怎么样写诗歌,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以遵循。作者可以对某一个作品进行一种非常准确的基础性分析,得出一些写作的经验来。”

  文学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以被教授。但是,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每个作品都能成为精品。“有的人可能因为他的生活积累比较雄厚,就有可能受到启发,把自己过去的经验激活,然后写出好的作品。有的人可能就差点。这个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在写作班里学习过的作者都变成伟大作家,这也太不现实了。”莫言称。

  同样,有些好的作品要成为IP,被改编也是很难的。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用摇曳多姿的笔触,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而这部作品最值得称道的是它华丽到近乎炫技的结构,分为“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凤头”和“豹尾”分别以五个人的视角讲述了事件的前因与后果,五个人的视角又换了五种文体——孙眉娘文笔泼辣妩媚,赵甲口吻老练狠辣,赵小甲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孩童视角,钱丁视角文绉绉的,孙丙则苍凉豪迈;“猪肚”部分以前后事件顺序打乱进行了大量前因后果的铺陈,把故事说圆满了。

  想改编这样一部不同一般的作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这部小说为基础改编的民族歌剧《檀香刑》上月(7月)虽然已在山东济南公演,但是,四十多万字的小说被改编为长达两小时的歌剧,莫言坦言难度很大,“因为我在写的时候还是比较注重对文学形式的追求。我的小说多数不是按部就班地讲故事,在形式上做了很多探索。”

编辑: 王田田
关键词: 莫言;IP;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