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京津冀多地遭遇“臭氧”袭击 专家建议中午温度高时减少外出

2017-05-19 17: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朱宏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华北地区近期遭遇的高温天气,可能会增加人们的健康风险。环境保护部18日通报,预计18日至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污染过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臭氧污染有哪些危害?有哪些有效的防护手段?

  从5月16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低压系统控制,且气温不断攀升,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利,光照加强、温度升高等气象因素为臭氧的生成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徐晓斌介绍,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味道的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聚集在平流层,它是“地球卫士”,可吸收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当高空臭氧减少时,全球皮肤癌患者显著增加、人体免疫系统机能减退。有研究表明,高空臭氧每减少1%,全世界因白内障而引起的失明者将增加10000-15000人。

  然而一旦臭氧到了距离地面10-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层,“地球卫士”就变成了“健康杀手”。在近地面,极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人的黏膜组织,如眼睛、呼吸系统等。

  近日,北京出现年内首个36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强日晒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预报显示,19日北京各城区的主要污染物是臭氧,污染级别4级。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邵东提醒,近地面的臭氧一旦过量,对人们呼吸道健康等方面有较大危害。“这个物质离人很近就是污染物,实际上非常严重,甚至比PM2.5的指标要求更高,因为它有强氧化性,对人的健康有很重大的影响。眼睛可能会受到刺激。”

  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光照强烈的5-10月,尤其夏季午后是臭氧超标高发时段。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解释,地面臭氧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VOC,在日照反应作用下形成的。氮氧化物一般来源于机动车,燃煤电厂,水泥炉窑等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则是机动车、石化工业和油漆涂料行业排放。

  同时,长时间的高浓度臭氧条件下,还可能进一步加快空气中PM2.5颗粒污染物的形成,继续拖累“空气质量”。谢绍东解释说,因为它具有氧化性强,能加速其他物质转变成PM2.5,例如会加速二氧化硫转变成硫酸盐,硫酸盐就是PM2.5的一部分,它会加速氮氧化物转变成硝酸盐,也会加速挥发有机物的氧化,转变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也会成为PM2.5的一部分。

  相比PM2.5来说,臭氧污染难以依靠口罩单纯防护;高浓度臭氧会损伤呼吸道和粘膜,常规防护对臭氧无效。徐晓斌建议,臭氧在一天中的指数变化与气温和光照有直接关系,中午温度较高时建议大家减少外出。避免在阳光强烈的夏季长时间在室外活动。

  5月20至23日,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污染形势将有所改善,区域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和PM10。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臭氧;污染;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