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晚高峰

央广网

[胜利回响]“八一三”抗战“人海填火海”

2015-07-25 16:2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也称第二次上海事变。7月30日,日军占领平、津,日本已经动员30余万军队,已全面进攻华北,在华东的上海日军也在增兵,威胁南京。

  过去的国内写历史,根据当年的宣传,包括京剧《沙家浜》的唱词,都是“八一三,日寇打了仗”,当然仔细查阅历史后具体地讲,“八一三”还是南京政府决定先发制人,按爱国将领张治中的讲法,抗战分三阶段:

  九一八是敌打我,我不抵抗。一二八是敌打我,我抵抗。八一三是敌准备打我,我先动手。

  1937年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机场,强行侦察,被机场卫兵击毙。这一事件发生后,双方剑拔弩张。中国进入上海第五军的两个师索性脱掉保安队服装,一夜进入上海市区。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向上海增派军队,中方拒绝。8月13日中午,当中国军队在日租界对面修工事时,双方开火打响。

  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展开八一三抗战,确实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尊严,当时得到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全国人民肯定。不过战场的选在上海,也反映出对列强的依赖。李宗仁回忆,这一仗就是打给外国人看的,就是想把美英拉下水,让他们利益受损害,就能出面制止日本。结果却不然。

  上海打响后,蒋介石一再发出“将敌人赶下黄浦江去”的豪言。然而日军在此经几年经营,高楼都筑成坚固据点,马路上又有坦克作为活动碉堡,缺乏重炮和攻坚经验的中国军队前仆后继,虽连续进攻十天并占领了部分敌据点,却未能达成在援敌到达前消灭日租界守军的目标。

  8月23日,日军2个师团在上海登陆,中国军队被迫转入守势。此后双方逐次增兵,日军投入6个师团约15万人,中国方面则投入了中央军、桂军、湘军、粤军乃至川军一部共70个师、80余万人。

  上海战区濒临海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日军的舰炮和飞机可充分发挥火力,人称中国守军简直是“用人海填火海”。不过广大官兵受爱国热情激励并得到全国人民支持,奋力坚持了近三个月,付出25万人伤亡的代价。这一牺牲的悲壮惨烈,在中华民族近代救亡抗敌中外写下空前的一页。日军战至10月末死伤达4万多人,这一损失是其侵华战史上前所未有,原先认为中国不堪日本一击的西方国家的对华观感也有所改变。

  淞沪之战坚持到10月末已无后劲。前线将领要求退至上海以西预先修好的两条有钢筋水泥工事的防线──吴福线、锡澄线逐次防御,并已获蒋介石同意。11月1日蒋介石得知九国公约将在布鲁塞尔开会的消息,马上命令前线再多坚守至少十天至两个星期,以等候国际干预。然而西方未能制止日本,11月4日却出现了日军第10军8万人在杭州湾登陆迂回上海守军侧后的情况。由于组织不善,部队后撤时出现了大崩溃,各军争先夺路逃生,两条修好的防线也无人防卫而抛弃。上海抗战以英勇坚守三个月辉映史册,却以20天内溃退300多公里直至南京城下而告终,实在令人叹息不已!(国防大学教授徐焰)

编辑:任芳

关键词:胜利回响;“八一三”抗战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