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一场名为“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的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107件古埃及的稀世藏品亮相。

展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展出的6具黄金木乃伊,以及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肖像画类型之一——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展览还包括约2000年前的11幅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埃及艳后”相关展品等,均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

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木乃伊的制作技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如何在观展时抓住门道?

本次展览有何亮点?如何正确打开观展姿势?

本次展览的展品种类丰富,其中备受关注的是8具木乃伊,包括6具黄金木乃伊与2具法尤姆肖像木乃伊。无论是黄金木乃伊,还是法尤姆肖像木乃伊都是首次在国内展出,特别是法尤姆肖像木乃伊,因其外形绘制与真人外貌十分相似,被视作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肖像画之一。除了8具弥足珍贵的木乃伊外,此次展览还将展出一些古埃及的镀金彩绘石膏半身像、神祇陶像、镀金首饰、“埃及艳后”同款手镯、莎草纸的文件,以及一些容器和木制玩具等。

木乃伊身上蕴藏着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体现着古埃及人民的文化信仰,“遇见博物馆”策展人孔博川建议从三个方面把握观看木乃伊的门道。

第一,欣赏木乃伊的面具。此次展出的6具黄金木乃伊的面具被黄金覆盖,古埃及人相信神的身体是黄金,利用黄金制作面具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对神祇的接近。透过木乃伊的面具,我们可以看到古埃及富裕阶层对于加入众神之列以达成永生愿望的执着追求。

第二,注意木乃伊下方的古埃及神祇背景。木乃伊下方常绘制有古埃及神祇,如奥西里斯、伊西斯等。这些神祇多为冥界之神,寄托着古埃及人民死后永生的美好愿景。

第三,了解木乃伊盖板上的象形文字。此次的展览也针对木乃伊盖板上的象形文字进行了解释说明,观众可通过展览现场的多媒体设备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从而领略古埃及文化。

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木乃伊的制作技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谈及木乃伊神秘的制作技术,离不开防腐和美容。

木乃伊的历史悠久,早在史前,古埃及人就发现尸体在沙漠中能够被保存完好,因而最早的木乃伊实际上是未经过防腐处理的沙漠中的干尸。古埃及的社会阶层分化后,富人阶级开始为自己建造豪华墓殿,但他们发现尸体在墓殿中无法被完好保存,而这些富裕阶级既想要在去世后葬入豪华墓殿,又希望尸体能够保存完好,以此追求永生,因此,尸体的防腐技术开始发展。

在距今5000多年的古埃及前王朝与早王朝时期,人们只是简单地利用碱等防腐材料处理尸体。中王朝时期,人们发现内脏才是尸体腐烂的重点,因此,开始将尸体的内脏,甚至是脑髓取出。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时期,由于盗墓事件频发,人们开始重整墓室,发现依靠传统防腐技术制作的木乃伊,保存状况一般。随即,他们开始尝试在取出内脏、脑髓的基础上,在木乃伊的皮下放置防腐材料。

木乃伊的制作追求栩栩如生,除了防腐之外,美容也是制作重点。中王朝时期,人们开始在木乃伊上盖面具,并且往木乃伊身体中填充沙子、木屑等。新王朝时期,在木乃伊制作过程中,技师会为木乃伊的手脚套上保护套,同时按照严格标准放置大量的护身符,利用亚麻布将护身符与木乃伊缠在一起。到了希腊罗马时期,木乃伊的装饰更加精美华贵,同时融入了希腊罗马的文化元素。

为什么要给木乃伊画肖像?

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源于希腊的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埃及开始融入希腊化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体现在了木乃伊的制作上。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颜海英认为,木乃伊上的肖像画体现了埃及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的交融。

古埃及时期,木乃伊多佩戴面具,希腊罗马时期,肖像画开始取代面具。肖像画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主人多为生活在埃及的外族人,肖像画的画法属于写实风格,而传统的埃及绘画是理想化的,这些外族人将希腊罗马的写实风格移植到了木乃伊上。

古埃及的木乃伊文化与希腊罗马写实风格艺术的结合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古埃及人希望通过制作木乃伊以达成永生愿景,而希腊罗马人实现永恒的办法则是依靠社会记忆,他们看重自身名声,希望通过流芳百世实现永生。因此他们借助栩栩如生的画像来保留社会对他们的记忆。生活在埃及的外族人一方面接受了埃及的墓葬习俗,制作木乃伊,另一方面在木乃伊身上画上了写实主义的肖像画,企图利用此种方式让世人永远记住他们。

木乃伊是古埃及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其演进也折射出了古埃及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的碰撞融合,为当代人认知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监制:梁悦

总台央广记者:鹤佳 丁飞

编辑:富赜 彭毓姬 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