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11月29日,在2020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赛事)巴林站的比赛中,哈斯车队的法国车手格罗斯让着实让很多观众捏了把汗。
他的赛车在一次过弯以后突然失控,然后撞上了围墙,整个赛车爆炸起火。在所有人都觉得悲剧不可避免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在大火中格罗斯让跳出了赛车。后来根据哈斯车队方面的介绍,格罗斯让只是手臂和脚踝有些轻度烧伤,其他并无大碍。
在速度与安全间不断磨合、调整的F1赛事中,哪些技术在保障车手们的安全?
F1比赛过程中时刻与危险相伴
F1赛事在很多人看来,是危险与刺激并行的一项赛事。这项起源于上世纪初的悠久赛事,是速度、技术、资金的多重较量。作为挑战人类极限的高危运动,F1赛事一直被死亡的阴影尾随。
从1950年到2020年,30位车手在赛道丧生。
专业车评人、车手江伟麟介绍,一般来说,比赛开始时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阶段。尤其是第一次或者前几次过弯的时候,发生车辆碰撞或者直接甩出赛道的几率比较高。
其次,天气突然出现变化,比如突然下雨,这种情况也会增加驾驶F1赛车的危险性。
在比赛过程中,赛车一直处于高速和不稳定的状态,极易发生危险。1994年,车手埃尔顿·塞纳殒命F1赛场。FIA(国际汽车联合会)的安全委员会开始更加重视车手的安全,他们会根据赛场上发生的状况及时调整F1的安全标准。
比如天气对比赛的影响。此前,F1赛事对天气并不像如今这么敏感,但2014年车手比安奇在台风中比赛发生严重事故殒命,让FIA重新审视天气对车手的影响。
如今,如果遭遇恶劣天气或者天降大雨,FIA会果断终止比赛。
“救人性命的”的HALO系统为何起初不招人待见?
在医院里,死里逃生的格罗斯让表示,以前他并不算支持HALO系统,但如今,他感谢这项安全系统被引入到F1当中,因为如果没有它,自己的命可能就保不住了。
因为形似,车迷戏称HALO系统为“人字拖”,它材料是钛合金加碳纤维,相当坚固,也是FIA强制加入的安全保护装置。因为会阻挡一部分视野,HALO系统刚刚推广时引起了不少车手的不满。
但同样是因为2014年比安奇事故,FIA经过测试后最终决定,从2018赛季开始每台F1赛车必须加装HALO系统。
这个系统虽然在造型上并不好看,但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这个7公斤重量的部件可以承受大约12吨的冲击力,可以显著降低伤害。
如今,车手和车迷们已经少有对HALO的抱怨,更多是感激。
除了HALO 赛事从多方面保障车手安全
专业车评人、车手江伟麟表示,如今的F1赛事已经把安全配置“武装到了牙齿”。从赛车手的鞋、内衣、衣服、手套、头盔、HANS系统(Head And Neck Support,头颈部支撑系统)、HALO系统以及赛车的防爆油箱、核心安全囊、求生舱、车辆内的缓冲无聊,所有物品材料都需要经过FIA的安全认证。
虽然车辆起火事件在F1赛事中并不多见,但车手的赛车服和头盔使用的防火材料、赛车内的灭火系统都是标配。
当发生车辆碰撞缓冲区的情况,比赛一般也会暂停很久,直至被撞损的赛道缓冲区被修复到可以完全承受下一次撞击的强度。
此外,在格罗斯让发生事故后,安全人员几乎可以瞬间抵达事发现场,日常的专业训练,让他们面对突发事故可以冷静应对。
一场F1赛事的顺利举行,是多方因素共同助力的结果。F1赛事未来进化的方向,更多是让这项挑战极限的运动少一些死亡的阴影,多一些速度和激情。
监制:郭静
总台央广记者:富赜
编辑:刘飞 毕利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云听App,搜索《新闻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