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期,一种装在瓶子中、外观像饮料一样的“假水”成了文具店、小卖店热卖的儿童玩具。但是,部分此类玩具却在南京、合肥、临沂等地遭到严查或下架。

  它们的外观模仿各种饮料,没有相关的警示提示,或提示字样不太显眼,有被当做真饮品误饮的风险。特别是,这类玩具有些连生产厂家都没有标明,其实就是“三无”产品。

  此外,部分“假水”中还被检出含有有毒物——硼砂。

  这类玩具中为何会添加硼砂?被误服或长时间接触有什么样的风险?硼砂到底有多毒?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防硼砂风险?

  “泥”玩具内藏“小怪物”?

  近期走红的这类“假水”外形模仿的是各类饮料。瓶子里面装的是一种软软黏黏,有点像果冻,又带有流动感的“泥”一样的东西。

  它曾经以多种身份走红被热销,像是“水晶泥”“史莱姆”“棉花泥”等。网络上,还有不少教授制作所谓“史莱姆”的视频。

  “史莱姆”是一种在游戏、小说中出现的虚构生物。它的一个流行的形象就是一种果冻状或半液体状,可以变换形状、能够分裂或融合的怪物。

  因为它的这种质地,在玩这类“泥”玩具时,人们通常喜欢捧在手上揉捏。

  但是,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郑慧表示,经试纸检测,在有些“假水”中检出了硼砂:“用姜黄试纸,这是目前用来快速检测硼砂的方法。将试纸黄色的部分浸入溶解的样品提取液中,大约5秒钟。在60度温度下将溶剂蒸干,吹风机大约吹1-3分钟。将溶剂完全蒸干以后,通过试纸所带的色卡对比。”

  经过检测,部分玩具中确实含有硼砂。

  不管叫什么名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介绍,这类“泥”玩具的制作原理就是利用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和交联剂硼砂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状态的聚乙烯醇被硼砂的阴离子拉到一起形成网状结构的水凝胶。在此基础上添加色素、亮片、黏土等就成为了“水晶泥”“史莱姆”等。

  硼砂有毒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徐卫华介绍,硼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含硼矿物及硼化合物,通常为含有无色晶体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硼砂用途比较广泛,可用作清洁剂、化妆品、杀虫剂等,也可用于配置缓冲溶液和制取其他的硼化合物。早年曾有用于食品的防腐剂和膨松剂的报道,但是由于硼砂毒性比较高,世界各国多禁用为食品添加物,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化物,会引起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到底,硼砂有多毒?

  硼砂的成人中毒剂量为1-3克,成人致死量为15-20克,超过15克就有可能致死,婴幼儿致死量为2-3克。

  徐卫华表示,市面上出售的“水晶泥”很多都没有标明硼砂的成分和用量,所以无法估算其具体的毒性大小。儿童在玩含有硼砂的“水晶泥”时,如果皮肤有破损,硼砂就会进入人体,被人体吸收,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如果被儿童误食,则可引起中毒,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而长期接触和摄取,则会在体内慢慢蓄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反应。严重的硼砂中毒可致人死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还提醒指出,有一类要手工制作、自制的“泥”类玩具更加危险,儿童玩耍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大剂量的硼砂和其他化学配料。而自制“泥”类玩具属于化学及类似活动的实验玩具,按照标准GB 26387-2011《玩具安全 化学及类似活动的实验玩具》的要求,不应含有标准规定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化学配制品,应标示警告语。而硼砂就不在相关标准容许含有的化学物质范围当中。

  硼砂可能藏在食物中

  在日常生活中,硼砂不光可能藏在“史莱姆”这个“怪物”体内,还可能被恶意藏进食品中。

  在第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就将硼酸与硼砂列为非食用物质。而其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包括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

  徐卫华介绍,如果是皮肤上沾染硼砂,引起皮肤过敏等不适,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如果误食硼砂引起中毒,应立即进行催吐,用生理盐水或微温清水洗胃,并且第一时间送医院就诊。临床上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血浆置换等方法来处理硼砂中毒。(编辑:刘飞 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