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特朗普宣布对叙利亚实施精确打击 英法共同参与

2018-04-14 13: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13日晚上9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对叙利亚涉化武地点实施精确打击。特朗普说:“刚刚,我已经命令美国军队,对叙利亚独裁者阿萨德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进行精确打击。我们将与法国、英国的空军合作,他们已经出动。”在特朗普发表讲话后不久,当地时间凌晨4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传出爆炸声。

  叙利亚媒体:美英法三国对叙“发动了侵略”

  据叙利亚国家电视台报道,美英法三国对叙“发动了侵略”。叙利亚国家电视台还指出,在遭受轰炸后,叙利亚防空部队发起了反击,并在大马士革南部地区击落13枚导弹。报道说美英法对叙利亚的目标展开打击的行为是一种侵略。有观察组织表示,位于大马士革的三个叙利亚科研机构和几个军事基地遭到了袭击。不过叙利亚政府在本周早些时候已经腾空了相关的军事基地。

  美国总统特朗普北京时间今天上午发表讲话称,由于叙利亚政府近期在杜马展开了化武袭击,美国已经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特朗普表示,美国应对措施将持续下去,直到叙利亚政府停止使用化学武器。

  据路透社援引美国官员话的报道说,美方使用了“战斧”巡航导弹袭击叙利亚境内的多个目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美国防官员的话报道说,美军出动了战机和舰船展开打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也表示已经授权英国军队对叙展开打击,打击将是有限的精准打击,不会加剧地区局势,并会尽力防止平民的伤亡。英国国防部表示,英国针对霍姆斯以西的叙利亚军事设施发射了导弹。据悉该地区有叙利亚政府的化武设施。法国爱丽舍宫今天也发表声明称,法国已经和美英共同对叙利亚化武设施展开打击。此前的叙利亚政府已经多次否认进行了化武袭击。

  美国宣布联合英法对叙展开精准军事打击之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北京时间今天上午发表讲话称,美国的军事打击目标是叙利亚政府的化武设施,打击力度比去年更大。马蒂斯还表示对叙利亚的打击将是一次性的,目的是向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释放强烈的信号。不过特朗普此前在讲话中表示,美方的打击将持续下去,直到叙利亚停止使用化学武器。去年4月,美军曾向叙利亚以军用机场发射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并称叙政府军此前从该机场发动了一起化武袭击,因此采取行动摧毁叙利亚储存在此的化武库。

  俄罗斯:美军事打击叙利亚违反国际法 是对俄的“侵略”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亚历山大·谢林称,美国对叙利亚发起军事打击违反国际法,是对俄罗斯的“侵略”。

  央视记者王斌报道,根据俄罗斯媒体推动的新闻标题说的是国家杜马的第一副主席谢林发表声明说特朗普是犯下了一个罪行,并且把特朗普比作希特勒。另外,俄罗斯的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美、英、法对叙利亚发动武装袭击的消息。另外,俄罗斯媒体报道称在特朗普宣布对叙利亚实施打击以后,在大马士革听到了爆炸声。同时俄罗斯媒体还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的代表涅边贾声明称,据俄方掌握的消息,叙利亚的反政府武装也接到了这么一个命令,也就是在美国发动袭击以后,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会立刻转入进攻行动。

  俄罗斯联邦杜马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尤里·施维特金表示,俄方呼吁紧急召开联合国大会,讨论美国及其盟友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的行为。俄方认为,美方及其盟友的行为是对国际准则的严重践踏。

  法国:叙利亚政府发起化武袭击的证据“不容置疑”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推特公开了法国战机起飞的视频,并发表声明称,叙利亚政府发起化武袭击的证据“不容置疑”。

  英国:特雷莎·梅称愿意加入回应叙利亚化武事件的行动

  据央视记者唐湘伟报道,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说,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不能不受到挑战。所有迹象都表明,叙利亚政权应该为化武袭击负责,英国愿意加入回应叙利亚化武事件的行动。她甚至表示说英国会在不征询议会意见的情况下对叙利亚采取行动。而英国反对党工党领导人克尔宾认为,英国政府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当地时间13日的白天,在英国首都伦敦的市中心,一些反战人士举行了小规模的抗议活动。预计今天会有大批反战人士走向街头,抗议英国政府的参战决定。

  澳大利亚:支持盟军的行动

  在空袭开始之前不久,美国向澳大利亚政府通报了空袭决定,澳方并未参与此次空袭行动,但声明支持盟军的行动。

  伊朗:支持叙利亚地方运动

  央视驻伊朗记者王晋燕表示,目前伊朗上没有官方回应,但是伊朗的国家电视台还有伊朗国内多家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打开窗口报道了这个消息。伊朗外交部此前已经多次警告,像叙利亚疑似化武问题不过是西方军事干涉叙利亚寻找的借口,借以改变叙利亚政府军已经形成的优势地位,并且削弱伊朗的影响力。另外,伊朗已经警告军事干涉只能让叙利亚局势更加复杂。

  伊朗最高领导人国际事务高级顾问维拉亚蒂在近日一直在重申伊朗将坚定地站在叙利亚政府和人民的一边,支持叙利亚的抵抗运动。伊朗一直把叙利亚看作是地区的重要盟友,这背后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利益的考量。

  此次打击行动在联合国层面早就有迹可循

  央视驻联合国记者杨春介绍说,这次打击在联合国层面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因为在最近很多次的会议上,美英法的代表和俄罗斯、叙利亚的代表多次唇枪舌剑,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时候甚至达到“互怼”程度。比如在当地时间今天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美国常驻联合国的代表黑莉说,如果让阿萨德使用化学武器变得正常,所有国家和所有人民都会受到伤害。而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就立刻反击说,好战的调门提高到了各个层面,甚至已经到了最高级别,美国及其盟国的附加力量和海军力量正在靠近叙利亚。显然,华盛顿已经采取了明确政策要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

  专家:打击恐怕不是一次性的

  针对此次军事打击行动,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认为,从现在的情况看,这次美国和西方的打击和一年前的打击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次的打击不只是美国,还有英国、法国,有可能接下来还会有其他美国的盟国参与进来。第二,打击恐怕不是一次性的,接下来有可能还会打。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要遏制叙利亚政府军在地面上不断扩展的势力。现在拿下了东古塔,下一步有可能继续在全国其他地方继续扩展。

  对于西方指责阿萨德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开始军事打击之前,有关方面仍在各执一词,在美国决定动武之后,所谓的调查行动还能继续吗?

  李绍先表示,这几年,化学武器成为了西方一个屡试不爽的借口。想要军事到一个关头,西方认为应该干预的时候,总会有化武这个噱头。虽然现在西方大打出手,但是想改变叙利亚政府军占优势的局势谈何容易。因为美国不愿意更多地投入,美国和西方对其局势的干预很有可能使叙利亚出现和解的可能性进一步化为乌有,更进一步扩大叙利亚局势的复杂化。

  专家:此次打击突显特朗普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认为,动武的目的非常明显,除了美国“通俄门”之后,还有中期选举,特朗普现在的执政团队纷纷离去对他来说形成了巨大压力。反对者对“通俄门”调查也形成了非常强势地围攻。对于特朗普来说,打一下完全可以拉升他的支持率,因为从去年那次的袭击来看,确实提高了他在国内的支持率。另外一方面,特朗普实际上也显示出自己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也是向国际社会发出强势信号。但总体来看,这种打击的效果是有限的。

  特朗普此前曾经说过想要从叙利亚撤军,但是如今又变成了联合盟友来打击,是什么样的局势推动了他这样的决定呢?

  滕建群认为,特朗普这种矛盾态度取决于他本身没有从政阅历和公共服务经验的特性。那么,对特朗普来说,他身边确实没有太多的决策者,包括他的国务卿现在还没有到位。国务卿不在位对他的外交政策来说确实是非常糟糕的问题。那么,国防部长马蒂斯在蒂勒森被解职之后也是闭口不谈政策问题。对于特朗普来说,实际上这次的下令打叙利亚境内的目标主要还是考虑到自己的政治需要,为自己在未来拉升支持率有关。

  专家:俄罗斯与西方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活跃在叙利亚的军事力量,不仅有西方阵营和他们支持的反对派,以及阿萨德领导的政府军,还有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在叙利亚战场上,西方支持反对派,俄罗斯支持政府军,立场上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如今,美国对叙利亚动武,会不会造成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对此指出,在这方面俄罗斯有一些准备,包括部队的调防、军队进入戒备状态等。现在不管是美国也好还是俄罗斯也好,都在想办法极力避免双方在叙利亚出现迎头相撞。从过去这些年双方在叙利亚的军事互动情况来看,双方有这方面的机制,也形成了一定的默契,所以双方迎头相撞的可能性还是会极力地避免。

  在叙利亚局势再次恶化之前,俄罗斯已经因为前间谍中毒事件,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外交冲突。如今,叙利亚硝烟再起,这里会成为俄罗斯与西方新的冲突点吗?姜毅认为,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国际社会从整个大面上来说,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已经不小了,双方不管是在叙利亚问题还是在乌克兰问题,还是在直接的双边关系问题,在军事、政治,包括网络等方面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冲突,这种状况恐怕会持续很长时间。目前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来看,没有打算要改变形势或者出现比较大转还的可能性,但是也几乎可以排除双方直接发生正面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双方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可能仍然是未来双边关系的一个主战场。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叙利亚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13日发布公告,提醒中国公民和有关旅行社近期暂勿前往或组织赴叙利亚旅游,请仍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和机构密切跟踪当地安全局势变化相关信息,加强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远离军事设施和人群密集场所。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