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全球华语广播网

NASA计划2035年登陆火星 呼吁全球航天部门共同合作

2014-06-01 13:1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喜欢看电影的朋友还记得这部2002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片《火星任务》吗?在影片当中,2020年,人类首次成功登陆火星,担负艰巨使命的4名宇航员在火星表面发现了一座神秘的穹形建筑,在经历一系列灾难和救援之后,人们开始了解了这个了火星人遗迹的秘密,进入遗迹内部,发现火星人原来是地球生命的始祖。

  这部影片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拍摄,颇具真实感的画面让人震撼,也让大家对火星的探测充满了期待。

  其实,自从1969年人类首次登陆月球以来,人类的足迹还没有踏上过火星等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不过,这个历史很可能就要被改写了。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史多芬日前表示,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35年派宇航员登陆火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记者张旭介绍,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史多芬近日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解决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35年派遣宇航员登录火星,另外史多芬和美国宇航局副主席技术专家亚当斯在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讲话时指出,将人类送上火星是美国宇航局目前的主要任务,史多芬称首次登陆火星任务从宇航员出发到返回地球将花费大概三年时间,首批抵达火星的宇航员将在火星建立人类的前哨基地,为人类最终在火星定居打下基础。史多芬还表示人类要登陆火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美国宇航局无法独立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全球各国的航天部门共同合作来完成。

  为了保证宇航员能够顺利的抵达遥远的火星并返回,美国宇航局正在开发搭载助行运载火灾的太空发射系统,同时改进猎户座太空飞船,开发太空发射系统,预计耗资180亿美元,另外首次登陆火星之旅,前后将花费三年时间,宇航员的身心都将面临重大考验,为了模拟火星的生存环境,美国宇航局计划利用小行星作为火星探险的演练场,美国宇航局副首席技术专家亚当斯表示,美国宇航局计划找到一颗直径约为10米的小行星,然后用一颗宽约20米的巨型袋子,套入这颗小行星,再把这颗小行星拖到绕月轨道,最后将宇航员送往这颗小行星进行取样后再返回,这一计划将于2020年实现。

  登陆火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几乎就在人类刚刚有能力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时候,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也开始了它的旅程。

  火星作为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跟地球的相似程度非常高,在稀薄的大气层,四季分明,是被科学家认为“有望被改造为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按照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从地球上发射的探测器到达火星要用10个月,一次探测要用500天到800天。除了美国宇航局,其他国家的一些航天部门和私人团体也在计划登陆火星,比如俄罗斯航天部门正在和欧洲宇航局合作,计划联合登陆火星,另外河南的一家非营利机构火星一号,打算在火星建立永久定居点,截至目前,人类共进行了40多次火星探测,半数以上以失败告终。所有任务中包括13次着陆,其中只有7架探测器在着陆后成功发回信号。2011年,搭载轴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俄罗斯探测器出现故障,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行动流产。

  神秘的火星一直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在美国的这个计划里最有意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小行星拖到绕月轨道取样,那么,宇航员主要在小行星上做什么呢?这关键的一步成功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表示:

  庞之浩:对小行星进行实地考察,仔细看他上面有没有水,还有小行星的地质情况等等,如果有水就更好,可以作为载人登火星的一个中转站,可以把水作为航天员饮用,另外可把水分解成氢和氧,作为载人登火星的燃料,再从小行星出发到火星就更为容易,但是整个的过程跟当年美国载人登月又不是太相同,当年载人登月是冷战的一个结果,当时是不计任何代价,为了政治目的动用了将近三十万人,奋斗了八年,耗费了资金25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1000亿美元,所以现在能不能有这么大的决心花这么多的钱去办这个事,还是一个疑问。

  人类对无知领域的探索永无止境,而当发现火星存在生存的可能性时,更是激发各国对火星的探究热情。就目前来说,美国2035年登陆火星计划最被看好,而人类真的能在21年后就能上火星吗?庞之浩认为:

  庞之浩:如果有资金的保证,我想技术上是能够达到35年载人登陆火星的目标,当然这个资金的保障也不仅局限于美国,也可以是类似于国际空间站这种运作方式,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所以未来如果想达到2035年载人登火星,我想国际合作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无论在资金上、技术上都能够使这个计划能够得到实施。

  通过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全球合作的呼吁,如此浩大的工程单靠美国不能完成,而要想实现全球合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庞之浩指出,无论是投入技术和资金还是政治原因,各国都在观望。

  庞之浩:现在应该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你要想进行比较合理的一个分工,现在还没拿出来,现在他的这些盟国能不能花这么大的力气在技术上支援美国,还是一个未知数。第二个就是科学方面各国都要权衡一下自己的利弊。是否有必要参加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他要真想介入国际的载人火星探测的话,那可能还会进行多方磋商才行,我想如果美国在载人登小行星获得成功的话,会激起一个高潮来,可能其他的盟国会参与进来这个事,但是现在都在处在观望状态。

  宇宙浩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人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太空。现在的火星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贫瘠的世界,或许有一天,这里将出现盛开的鲜花和悬挂枝头的果实。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姜萍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