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刘颖超 山东台记者赵国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近年来,威海聚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绘就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标准建设、民生高水平保障的美丽画卷。 2020-10-25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金秋时节,沿着威海千公里海岸线,蓝天、碧海、浪花、礁石、海鸥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动态油画。来威海定居的刘永礼,几乎每天都来海边钓鱼,对威海海岸带上的美景他如数家珍。

  刘永礼:猫头山、那香海、西霞口、成山头都钓遍了。到这来没有不说好的,空气好、环境好、人的风情也好。

  不仅风光秀美,威海的海岸线还集聚着全市的重点发展区域、高端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一条空间联结、产业联动、要素聚集的蓝色创新链。

  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是这条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以正在建设的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为核心,远遥浅海科技湾区重点构建智慧海洋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科技旅游等5个产业。威海环翠区海洋发展局行业发展科科长施坤涛说,目前,平台已经搭建好,他们正在对国内56家重点涉海科研院所进行逐一推介。

  施坤涛:每个月的招商活动基本上在两到三次,下一步要加紧制定湾区扶持政策,给入驻单位提供优惠政策。

  在威海海滨渔具,工人们正加紧赶制发往日本的钓具订单。掌门人孙海斌说,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三月份。

  孙海斌:最初八几年的时候,我们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是从日本进口过来的。一个小小的鱼竿上面的配件材料几十个品种,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一步步走出来。

  孙海斌创业梦想的逐步实现也是威海钓具产业发展的缩影。从80年代威海出口第一支钓竿,到现在,威海市钓竿主导产品达到1000多个系列、2万多个规格,产能占全球的60%以上,获得“中国钓具之都”的称号。今年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威海钓具行业逆势上扬。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张术晓:通过规划引领,资金扶持,大力推动钓具产业的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搭建钓具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近年来,威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和帮助更多人实现创业梦想。目前在这条海岸线上,有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1处,有双岛湾科技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园区,聚集着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威海人均GDP达到104615元,圆满交出一份高品质全面小康的“威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