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记者孙鲁晋 雷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2020-05-24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23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如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得平衡,以及经历疫情大考后怎样进一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积极探讨、建言献策。

  常态化意味着持久战,防控需要更多新思维。全国人大代表李彪认为,企业和员工都需要适应新型的生产工作状态、共同发力。

  李彪:原来有些岗位可能就要减少,但是一些新的岗位增加了,我们又要把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好,让他适应新的环境。

  王强众代表提出,应建立更有力的财金互动机制,多方共同挖掘疫情后市场的潜在规律。

  王强众:金融机构、政府以及我们中小企业一起建立一个联动的机制,让中央的决策、金融的帮扶,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更大的作用。

  对于疫情防控,全国人大代表孙国文认为,可以通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助力并实现各类精准管理。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全国政协委员范社岭建议,要完善基层卫生院设施建设。

  范社岭:把我们的防疫机构、防疫站建立在基层,让卫生院来做这项工作。

  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检验着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成效。要做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需要统一标准、开放接口、合理布局。全国政协委员魏定梅认为,真正实现数据互通后,监测预警系统将有更多内涵。

  全国人大代表王艳认为,要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王艳: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立法建设,要用法制力量,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建议,公共场所消毒制度需要硬性标准。

  孙太利:制定公共场所卫生消毒标准,对卫生保洁,包括空气质量、消毒杀菌、检测要求等内容,用标准化进行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侯建明表示,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的防线,需要社会全员参与,将公共卫生意识常态化。

  公共卫生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动力。全国政协委员金群华认为,发挥好公共卫生的作用需要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

  金群华:在三级医院疾病防控相关的重点临床专业,比如说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医学等专业实行公共卫生人才的预备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