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2020-04-29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生态扶贫、退耕还林还草等,我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五个一批”扶贫开发战略,明确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工作思路,强调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曾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他走进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护林员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

  习近平:现在收入怎么样?

  护林员:我每个月六千三。

  习近平:医疗上呢?

  护林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各种保险都给我们缴纳了。现在还享受着住房公积金和职业年金。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我们感觉到非常幸福!

  习近平:护林员很重要,种树多不容易啊!建设祖国北方和首都生态安全屏障是战略性的任务,是我们要世世代代做下去的事情。

  如今,包括护林员在内的生态保护人员,正成为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大战线上的生力军。

  地处京津与内蒙古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之间的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是风沙南侵京津的必经之路,也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核心区和生态支撑区。在治沙造林过程中,当地把生态扶贫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辐射带动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丰宁县林业草原局副局长罗汉杰:利用森林资源管护资金,实施了生态护林员项目,有3427名贫困人口通过护林岗位每年稳定增收8000元,实现“一人上岗、整户脱贫”。我们还大力培育生态林、经济林这些增收产业,实施林果产业项目580多个,辐射带动了7100多贫困户增收。

  新安江流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保护新安江,2019年12月31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全面完成新安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1564名渔民退捕工作。退捕后,歙县武阳乡正口村村民凌国华被聘为了生态巡护员。

  凌国华:我有两个公益性岗位,一个护林员,还有一个自来水维护,一共有一万多块钱;再打点零工也有一万多块钱;农业上还有一点茶叶收入,一共有不到三万块钱的收入。(原来)捕鱼也就几千块钱,我们一家人会越过越好的。

  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一大早,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和合乡西山村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的乡亲们就在山上忙开了。村民高卫平说,植树的劳务收入,再加上合作社分红等,一年下来能有一万多的收入。

  高卫平:一天干上七八个小时,120块钱。退耕还林一年下来,有的苦力大的是两万多、三万,苦力小的是一万四五。

  2018年,石楼县开始推广“党支部+合作社”的生态脱贫模式,制定“谁的退耕地谁入股、谁入股谁参与造林、谁造林谁负责管护”的鼓励支持政策。目前,石楼县已组建132个造林合作社,覆盖所有行政村,涉及农户1.15万人,其中贫困户达9900多人。

  石楼县林业局局长李红平:合作社造林以后,老百姓不用出去打工了,收入相应提高了。按株数亩数计酬的话,劳动力全利用起来了。从原来的“要我造林”变成“我要造林”,“要我护林”变成“我要护林”。

  以列入江西省生态扶贫试验区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在全省率先推进非国有商品林赎买试点改革,对辖区内省以上自然保护区、沿河等主要生态区域内,以及贫困户的非国有商品林,以赎买、租赁、协议封育等形式,进行转换经营试点。2018年到2019年底,已投入1140万元,赎买非国有人工商品林7587亩,其中贫困户的林地2350亩,既让贫困户获利又促进生态建养。

  遂川县林业局副局长罗竟林:我们的试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罗霄山贫困山区。通过试点工作,有效地缓解了重点生态区内贫困户林农绿和利的矛盾。目前,有43户贫困户的林地获得了财政拨付的赎买资金,户均获利8万多元。

  生态扶贫、退耕还林还草,不仅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也让贫困人口增加了就业增收的渠道。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黎咸兴介绍,湖南是个多山的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就生活在山区、林区。通过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和资金投入,加强对深度贫困县项目申报扶持和业务指导,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油茶、竹木加工、森林旅游与康养、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贫困户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黎咸兴:退耕还林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了耕作人口,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农民群众自觉造林、积极护林,生态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