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老区人民开启小康路上新生活

2019-05-08 07: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刘涛 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一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聚精会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赴革命圣地延安,看望老区人民,指导脱贫攻坚,强调要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昨天(7日),延安正式宣布,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小康路上新生活。 2019-5-8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等方面原因,贫穷落后成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一个标签。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习近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加大老区的发展步伐,做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要让老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使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老区人民脱贫攻坚开出了金玉良方、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了延安人战胜贫困增强了必胜的信念,增添了内生动力。

  延安地貌以梁峁、沟壑为主,由于上世纪连年的滥垦、滥牧、战乱,生态环境濒临崩溃,水土流失严重,一度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是老区发展的明显制约。为此,延安干部群众近些年大力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截至去年底,延安的植被覆盖度已经提高到81.3%。

  延安市退耕还林办主任仝小林:现在真正地找一个比较大的黄土高坡,还真找不到了,底色都是绿的。

  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弹起“绿色变奏曲”,退耕还林吹响了脱贫致富的号角,延安人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在黄陵县,生态旅游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正在自家院子喂鸡的是安沟村村民刘公民,他年幼时摔伤了腿,没法外出打工,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前年村里的合作社揭了牌,确定把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游作为产业发展方向,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刘公民:2017年后半年入的股。

  记者:拿什么入的股啊?

  刘公民:土地和人口入股,入了10亩地。

  包村干部梁浩说,全村162人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家家户户的土地、人口、果树等都可入股,经营收益每年分配到人。看到了村里的好光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踏上了回家的路。

  梁浩:咱把村里的发展规划和以后的发展前景描述了以后,一些年轻人就回来了。既可以经营收入,也可以顾家,所以很愿意回来。

  交通设施落后,群众出行不便,也曾是制约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硬化路进村入户,沿黄公路的开通打开了群众的致富之门。一车车特色农产品从山里运出去,一批批各地游客从山外走进来。2018年11月8日,延安南泥湾机场也正式投用,延安人可以从这里飞往全国16个城市,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加载了新引擎。

  延安市市长薛占海: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围绕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谋划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打造立体交通网,彻底改善老区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延安人民凭借着一股韧劲儿,终于迎来了摆脱贫困的历史时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产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兜底保障……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让延安的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3.2%下降到0.66%。昨天(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9.5万老区群众告别绝对贫困。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

  薛占海表示,下一步,延安将继续铆足干劲、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2020年延安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薛占海:通过发展产业和稳定就业等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返贫,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努力告慰革命先烈,造福老区人民。

编辑: 王丹蕾